1.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江南大学2.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华大学
3.江西八一麻纺织厂。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及治理状况,从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描述了我国
不同时期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节能减排目标,对我国政府“十五”以来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先进污染防
治示范技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印染产品废水排放的分类标准、开展废水荐回用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印染
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及生态园区示范建设、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用经济手段进行强化管理等方面
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的有关政策法规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纺织、印染废水、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政策法规
中国正处于由纺织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特殊历史阶段,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
主要纺织品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纺织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印
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中重要的行业,“十五”以来,我国的印染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规模以上
企业加工量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达到430.30亿米,比
2005年增长了l8.8%。然而,在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的同时,纺织印染行业也使我国的环境付
出了巨大的代价,为环境治理带来了沉重的包袱,以2006年太湖流域蓝藻严重泛滥事件为代表,
环境已经向我们人类提出了严重的抗议,印染废水的排放及治理这一课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了我们
面前。
一纺织印染行业污染状况
纺织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
有机污染物含量高(COD值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据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统计数据,纺织行业排放的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各工业部门排放总量的第
5位,全行业废水排放量为l5.4亿IIl3,印染废水占纺织行业的80%,纺织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
(以COD计)则位于各工业部门第6位。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区域纺织废水排放
量和污染程度有大幅度上升。根据2007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产排污系数调查结果显示,纺织行
业仅印染废水年排放总量可达到23-30亿吨。
由于纺织产品种类多样化、更新加快,纺织行业应用新原料、新助剂开发了许多新产品,使
纺织工业废水成分更为复杂,处理更为困难。例如,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大量开发应用,仿真丝
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合成纤维的碱性降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
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其COD浓度也由原来的数百m9/L上升
到2000~3000m9/L,.从而使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COD去除率从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
传统的化学沉淀和气浮法对这类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也仅为30%左右。
印染行业对我国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部分地区印染产业过于集中。我国
印染企业最为集中的~个市曰产生约l00万吨以印染为主的废水!一个镇日产生l2万吨以印染
为主的废水,一个4平方公里地方集中了40多个印染厂。印染加工企业如此密集,环境污染是
无法避免的。
我国印染行业工艺设备水平在“十五”期间有较大提高,很多企业从国外进口了二定数量的
当代先进印染设备,这些设备在节能降耗上效果较明显,与原有印染设备的能耗相比有较大降低,
在地域分布上则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印染企业,其工艺和设备相对较落后。
总体而言,国内印染企业在生产工艺创新和生产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另外,我国不同地区在印染废水的处理及排放上,存在执行标准宽严不一,排放废水的水质
差异较大的情况,造成部分地区污染程度十分严重的情况。
二国家对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的对策、措施
2.1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不同时期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标
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政府在1994年率先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
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和各个领域的
主要目标,成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在此之后,国家有
关部门和很多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制定了部f-]幂a地方可持续发展实施行动计划。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
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并做出了中国
今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2003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全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
导小组,编制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根据纲要,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发
展、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六大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上述精神,在全
国纺织工业发展计划中明确列出了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
全国纺织工业“十五”规划鼓励企业采用新原料、新工艺,降低物耗、能耗,节约用水,改
善环境,鼓励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印染企业采用先进的低浴比染色工艺、无水印染技术、
转移印花技术、喷射印花技术、涂料印染、等离子体处理等节水、节能及环保的工艺技术,并提
出了“十五”期间节能降耗的目标为:
节能降耗:每万元产值能耗2005年比2000年降低15%;
节水:2005年纺织印染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30%左右,印染行业百米耗水量由3.6
吨降到3.0吨左右。
全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将节能降耗作为行业发展目标写入纲要中,明确提出:
到“十一五"末,我国纺织行业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
和淘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
该纲要提出的十一项发展指标中,有三项约束性指标,全部为环境和能源指标:
节能指标:吨纤维耗电量比2005年降低10%:
降耗指标:单位产值的纤维使用量比2005年降低20%;
吨纤维耗水量比2005年降低20%。
环保指标: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
2006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发布《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征求
意见稿),《大纲》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成本和节能潜力,采用“研
究、开发”,“发展、推广”,“限制、淘汰、禁止”等措簏,规范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对纺
织工业生产节能技术的要求是:
推广自动化、高效化纺织工业工艺技术和装备,缩短工艺流程,提高效率。染整行业推广
高效节水、节能型助剂和冷轧堆一步法、一浴法等新工艺,采用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
高效节能的拉幅定型机等。采用多效多级蒸发设备与技术处理印染的碱液、化纤的酸液等。
2.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