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无机混凝剂
常用无机混凝剂是铁、铝等金属盐。这些金属盐的分子电荷数多,故具有较大的混凝凝效果。铁盐、铝盐的混凝效果受pH的影响较大。以铝盐为例,铝与水中之OH。作用形成氢氧化铝,表现出大的混凝效果。如果此时水中碱度不足(pH低),形成氢氧化铝的氢氧根离子不足便形不成沉淀。另一方面,如DH过高,氢氧化铝就会变成铝酸根离子而再度溶解,从而降低凝集效果。pH值过高或过低,其溶解度都变大,不利于凝集。因此必须对染色废水的pH进行调整,分别调整到其最适宜值。根据实验可求得各种混凝剂的最佳pH值。
高宝玉[13]研制的含金属离子的聚硅酸脱色混凝剂(PSMA),用来处理含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的废水,当投加量为45mg/L时,色度去除率均达95%以上。
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及实践证明,利用无机混凝剂可以较好地去除印染废水中大部分悬浮态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及水溶性染料中分子量较大的部分直接染料,但对于活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的去除效果则较低[14]。
2.2有机絮凝剂
由于普通的无机混凝剂在废水处理中药剂投加量大,处理费用高,且随水质的变化需改变加药条件,因此运行管理比较复杂。最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絮凝剂特别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絮凝剂对印染废水显示出更好的脱色效果。目前用于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絮凝剂主要分为表面活性剂、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剂、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三大类[15]。
2.2.1表面活性剂
有研究者用十二酰胺基乙基吡啶氯化物或十六烷基溴化吡啶盐处理水溶性阴离子染料废水,如澄碱H2R、Ostazin棕H4GR、Ostazin亮橙H2R等,其处理效果都很理想。
表面活性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还可用做助凝剂。陈润铭[16]在处理含碱性品红等阳离子印染废水时,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阳离子染料发生化学作用,靠氢键及静电结合,使原来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染料粒子转变为带负电荷的粒子,再与PFAS絮凝剂产生絮凝沉淀,色度去除率可达99%。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印染废水中染料分子的络合反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通常情况下,单独使用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往往在使用时和铝盐复配。
2.2.2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剂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主要品种有淀粉及其淀粉衍生物、木质素衍生物和甲壳质衍生物三大类。
方忻兰[17]利用海虾、蟹壳为原料,制得的壳聚糖为阴离子型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用来处理印染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5%以上,形成的矾花颗粒大,沉降快。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通常使用农副产品中的有机高分子物质提取制得,价廉,易降解,但电荷密度较小,分子量较低,且易发生生物降解而失去絮凝活性,故使用范围不广。
2.2.3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大,分子链中所带的官能团多,在水中的伸展度大,絮凝性能好,用量小,pH值范围广。同时在絮凝过滤、脱水等
分离操作方面都具有优越的性能。
高分子絮凝剂的品种主要有:聚丙烯酰胺、聚烯酸、聚二甲基二丙基氯铵、聚胺。与无机絮凝剂相比,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多种优点:(1)高分子絮凝剂一
般为具有数万乃至数千万分子量的水溶性高分子,在其细长的分子中,有许多官能团。这种官能团在中和粒子表面电荷同时,能使粒子间牢固结合,从而生成稳定的凝絮。(2)由高分子絮凝剂生成的凝絮,其成长速度快,且体积较大,因此可缩短处理时间。(3)无机絮凝剂对pH值有高度依赖性,而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则较稳定。当然,它们也有各自的最佳范围,要避免不加区别地任意使用。(4)高分子絮凝剂的用量为被处理水的lxl0~10xl0就可充分发挥效果,其使用量少,凝絮脱水后残渣量少。国外的研究学者合成的PAN.DOC型高分子混凝剂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之一,它是由二氰二胺在碱性条件下对聚丙烯腈进行了侧链改性而合成,使不溶于水的聚丙烯腈变成水溶性的两性聚电解质。它含有多种活性基团,对水溶性染料有较强的吸咐作用,对含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的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达63%,色度去除率达90%以上[l4]。
2.3生物絮凝剂
我国南开大学庄益源[18]筛选了六株对染料废水有较好的絮凝脱色作用的菌株,开发了NAT型生物絮凝剂,对活艳蓝NKR,酸性湖蓝A,酸性品蓝G的降解作用显著。
使用絮凝脱色法可以有效地除去废水中不溶性染料或以胶体状态存在的染料。但却基本上不能除去水溶性染料。不过,若几种絮凝剂并用,或采用复合絮凝剂通常可以有效地去除水溶性染料。
3结语
活性炭吸附脱色技术不适合印染废水的一级处理,只能用于深度脱色处理,活性炭处理成本高,再生困难。煤、炉渣吸附剂,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但处
理印染废水之后存在二次污染,所以只适合与生化法或砂过滤等方法联合使用。
近年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有机絮凝剂,尤其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它种类繁多,具有优异的性能,但是因价格、一些合成体中残留单体的毒性等方面的限制,使其在应用中受到制约,因此开发研制价廉、无毒、高效的新型有机絮凝剂,已成为絮凝法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另外,在应用中可将有机絮凝剂与无机混凝剂复配使用,充分发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吸咐架桥性能和无机混凝剂的电性中和能力,从而保证复合混凝剂的高效性,使出水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单一的絮凝技术处理印染废水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根据实际出水要求,还应注意采用适当的预处理和后处理手段,发挥絮凝工艺与其它工艺的协同工作的优势,以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这对于提高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降低处理
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风亭,陆雪非,张冰如.印染废水脱色方法.水处理技术,2003,29(1):12—14.
[2]赵东源,等.天然蒙脱土对印染废水吸附的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15(5):23.
[3]宋光涛.印染废水脱色处理[J].水处理技术,1989,15(4):243.
[4]赵宜江,张艳,嵇鸣,李荣清.印染废水吸附脱色技术的研究进展.水处理技术,2000,26(6):315-320.
[5]王琪全,等.麦饭石对水溶性燃料及印染废水吸附的研究.上海环境科学,1993,12(10):7.
[6]裘祖楠,等.用凹凸棒脱除染色废水的色度[J].环境工程,1995,
12(5):5.
[7]姜应和,林国峰.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方法.环境科学与技术,1998,(3):36-38.
[8]张竹青.粉煤灰对有机活性染料脱色效果的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4):416-418,424.
[9]郭丽,等.用活化煤处理印染废水.环境工程,1992,1(4):7.
[10]许坤,贾智萍,姜兆春.氢氧化镁对水溶性阴离子染料废水脱色的研究.环境化学,1998,17(1):94.98.
[11]宋光薄.磷酸脂H型阳离子交换纤维脱除阳离子染料色度的初步研究[J].水处理技术,15(4):243.
[12]钱程等译.利用玉米棒对纺织印染废水进行吸附脱色研究.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2,(3):71.72.
[13]高宝玉.聚硅酸脱色混凝剂(PSMA)的混凝机理.环境科学,
1992,21(2):46-49.
[14]庞建峰,费学宁,王连生,张金鸿.印染废水处理中混凝剂的研究与进展.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3,9(1):16.18.
[15]刘芝玲,张仲燕,卞华松.印染废水处理中有机絮凝剂的应用.污染防治技术,1999,12(4):239.241.
[16]陈润铭.阳离子染料的脱色方法及其机理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4,13(2):163—169.
[17]贺启环,张勇,方华.处理印染废水的复合混凝剂研究进展.工业水处理,2002,22(41:1-4.
[18]庄源益,戴树桂,李彤,等.生物絮凝剂对水中染料絮凝效果探讨[J].水处理技术,1997,23(6):349-353.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