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3中观察到的另一个有趣现象:3种季铵盐在纤维上的吸附量与其疏水性有关,NADPB在织物上的吸附量最高,而ALPC的吸附量最低.由于织物的整理温度是在其可获得最大吸附量的温度下进行的,其实验结果与图2中的实验结果相一致.
2.3抗菌活性
整理和未整理的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采用AATCC100—1999方法进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3种季铵盐在棉织物上都具有很好的抗菌性.未染色织物与染色织物相比,其抗菌活性略有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未染色棉织物在质量分数0.5%下对季铵盐的吸附量略低的缘故,而且这种吸附是不耐久的,会导致抗菌性的降低或消失.
2.4织物抗菌活性的耐洗涤性
抗菌整理织物的水洗耐久性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冷水洗涤后,抗菌织物仍然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菌性,染色织物能够杀死98%的大肠杆菌,但未染色织物的抗菌功能则大大降低,表明未染色纤维与季铵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经过一次
Launder-O-meter洗涤,织物的抗菌性能急剧下降,染色织物只具有低于30%的抗菌性,而未染色织物的抗菌性则完全消失.经过第二次Launder-O-meter洗涤,染色织物的抗菌性也完全消失.尽管1次Launder-O-meter洗涤相当于5次家用洗衣机洗涤,但是抗菌耐洗型实验结果仍然低于预期的目标.织物抗菌功能的耐洗性取决于季铵盐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由于磺酸基与吡啶正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在水中容易离解,因此织物上的季铵盐在水洗过程中容易被洗除,从而降低了织物的抗菌耐久性.
另一方面,尽管染料的结构特点会增加纤维对季铵盐的吸附量,但对于提高季铵盐的吸附耐久性影响不大.直接染料较活性染料在棉纤维上有高的上染量,使得纤维上含有更多的磺酸基团,但经过Launder-O-meter洗涤后,直接染料染色织物的抗菌活性并不高于活性染料染色的织物.主要原因是直接染料在纤维上的水洗牢度较差,容易与季铵盐抗菌剂一起被洗掉.活性染料与纤维通过共价键结合,具有优良的水洗牢度,染色织物抗菌性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离子键的离解造成的.因此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抗菌耐久性主要是由染料与季铵盐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的.很明显,染色织物的耐久性较未染色的织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5整理织物的颜色变化
表3为活性与直接染料染色织物整理前后的CIELab色度坐标和色差值.用活性紫5、活性橙16和直接蓝71染色的织物整理前后表现出较小的色泽差异,而直接紫51染色的织物整理前后的色泽变化较大.除直接紫51外,根据AATCC色差评定标准,其他3种染料的色差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季铵盐与染料之间的离子间结合并不明显影响染料的色泽。
3结论
3种季铵盐ALPC,BADPB和NADPB通过离子键作用可应用于活性与直接染料染色的棉织物.3种季铵盐的化学结构会影响它们在纤维上的吸附性能.季铵盐的疏水性越强,其与纤维的结合力越高,吸附量越高.NADPB较其他两种季铵盐在棉纤维上具有最大的吸附量,主要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的萘基团引起的.纤维上染料分子中的磺酸基数量,也会影响对季铵盐的吸附.染料上磺酸基的数量越多,其染色织物对季铵盐的吸附量越大.整理棉织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染色织物上染料与季铵盐之间的离子键作用,对染料的颜色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色泽变化差异较小.染色织物的抗菌耐久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离子键在水中的易离解性,织物的抗菌耐久性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