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冷堆
3.4.1工艺处方(9/L一1)
NaOH (100%)40--一45
9202 (100%) 18~20
高效精炼剂 10"--"12
泡花碱(400Be’) 8~10
稳定剂 5~6
螯合分散剂 1~2
耐碱渗透剂 2~3
3.4.2工艺条件
轧液温度,℃ 室温
车速,m/min30—35
。 轧余率,% ll0~120
堆置时间,h 24~30
转速,r/min6~8
采用两槽多浸二轧,务必确保车速、各轧车及轧辊压力、工作液浓度、轧槽液面高度的一致
性,并保证轧余率的一致性,确保织物能够充分浸渍润湿和渗透。打卷要平齐无折皱,落轴后用
塑料布包严防止风干并不停转动堆置,以确保织物带液的均匀性,保证处理效果。
3.5漂白
3.5.1工艺处方(9/k一1)
H202 (100%) 6~7
泡花碱(400Be 7) 5~6
稳定剂 3~4
螯合分散剂 1~2
高效精炼剂 2~3
耐碱渗透剂 I~2
V B L 适量
NaOH (100%) 适量
3.5.2工艺条件
车速,m/min45~50
轧余率,% 100~110
P H值i0。5~】l
汽蒸温度,℃ i00±2
汽蒸时间,min 45~50
织物在漂白前后务必要保证各格95 0C以上高效高温水洗,并保证浸轧工作液轧余率不可过
低,尤其是织物冷堆后在第一水洗槽内加NaOH l0~129/L、NazS0。1—2 9/L、净洗剂l—29/L并采
用溢流高温水洗,其它各格水洗采用逆流,这样使处理下来的杂质才不会再沾污到织物上,这样
才能充分地洗去织物上的杂质并有效确保半制品符合印、染前的标准要求旧1。棉织物经漂白加
工后,虽然白度有了较大提高,但布面效果还有略显微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纤维吸收了少量的
蓝色光而使反射光中带有黄色光引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半制品的白度,对于特殊白度要求较高
的产品还需进行复漂处理。
3.6拉幅
为了避免出现印、染后加工工序折皱、纬斜、布幅不一等疵病的发生和为确保织物尺寸的稳
定性和一致性,必须加强本工序的操作和生产,保证下机产品符合后工序的生产所需,如有必要
还可在本工序上采用荧光增白剂进行增白整理。
四半制品质量指标(见下表)
项 目 | 白度 | 毛效 | 外观 | 断裂强力T/W | 退浆率 | 缩水率r/w |
品 种 |
|
|
|
|
|
|
坯 布 | f | 0 | 多 | 986.8/282.2 | f | f |
半制品 | 3 | 11 | 净 | 994.3/260.5 | 好 | 3.o/o.5 |
注:l.白度按沪Q/FJ 567—81白度样卡评级(共分5丽:ll历翥亨■jI酉蟊罚磊蚕赢
宽3cm试样浸入重铬酸钾溶液中测试。3.外观为目测。4.断裂强力在Y502型强力机上测试(上
海)。5.退浆率用磺一碘化钾溶液测试。6.缩水率在Y(B)os9型全自动缩水率试验机上测试(温州
大荣)。
五结语
1、采用该生产工艺处理的半制品质量较稳妥且重现性好,克服了采用冷堆法和~浴汽蒸法
前处理生产半制品存在的毛效差、去杂不净等质量问题。
2、由于坯布质量参差不齐,根据不同厂家、不同配棉等级的织物,首先需做好前处理小样
的试验,以确保后工序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3、生产时要确保织物漂白前后的高效高温水洗,这样可大大提高去杂效果,退浆要净,否
则色牢度会降低,务必要确保半制品的质量。
4、因织物布幅较宽,为防止织物左、中、右处理效果的不~致,除加强做好工作液浓度的
均匀性配制外,还需加强对各机台轧辊轧余率的检测。为防止织物前后处理效果的不一致,除随
时加强检测各助剂浓度和工艺条件的是否一致外,应建立自动在线检测和自动称量加液系统,以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来提高半制品的质量。
5、在前处理生产上不能只片面追求快速,力求在退煮漂合~等短流程前处理生产工艺上进
行突破,但耍必须根据不同坯布质量、不同织物组织及印、染的要求等来制定适宜的前处理生产
工艺,并在配套新助剂的应用、工艺技术等方面再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吕英智,黄雪良.纯棉中厚织物前处理质量控制[J].印染,2005,31(11):14、17.
[2]徐谷仓.染整织物短流程前处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l999:117、127.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