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性能测试
1.3.1咔唑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4]-[6]
先用草酸铵萃取棉纤维中的果胶质,萃取液中的果胶经强酸水解生成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试剂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呈色强度与半乳糖醛酸的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定量测定。
利用标准曲线得出半乳塘醛酸浓度(μg/m1)与吸光度的换算公式,然后测得样品萃取液反应后的吸光度,进而算出半乳糖醛酸浓度,用其来表征布上的果胶含量。残胶率的计算方法为:
残胶率=C/C0×100%
C:酶处理后样品萃取液的半乳塘醛酸浓度
C0:坯布萃取液的半乳糖醛酸浓度
1.3.2织物的润湿性能
参照AATCC标准39-1980,将织物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在没有将织物的组织结构扭曲的情况下,使织物的表面尽量不要出现皱痕,滴管的头部距离织物表面1cm,将一滴蒸馏水 。滴下,同时用秒表开始记时,用从水滴滴下到织物表面的水滴的反射作用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来表征织物的润湿性能。每一块布样测20次,取平均值来表征织物的润湿性能。
1.3.3白度和染色性能的测定
用Gretag Macbeth Color-Eye 7000A电脑测色配色仪进行测量,白度为CIE标准。
1.3.4棉纤维聚合度的测定
用铜乙二胺溶液粘度法,参照AATCC测试方法82-2001
2结果与讨论
2.1.1酶精练与常规碱精练的残胶率和润湿性比较
影响织物润湿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棉纤维上的各种杂质,特别是果胶和棉蜡,碱精练可有效地去除各种杂质,而酶精练由于酶作用的专一性,不可能很好的去除各种杂质[7],我们需了解在单独果胶酶或者纤维素酶处理,以及两种酶混合处理时[8],对织物的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见表1
单独纤维素酶处理后残胶率接近70%织物各项润湿性能均较差,达不到精练要求,而果胶酶处理和复合酶处理后织物的残胶率同碱精练接近;酶处理并不能清除织物上的棉蜡,所以润湿性能比常规碱精练要差,特别是经过90℃水洗20分钟后润湿性能下降十分显著[9],但经过净洗后润湿性能同碱精练相差不大。2.2.2酶精练与常规碱精练的白度和染色性能比较
为了了解酶精练处理后织物的白度和染色性能能否适应生产要求[4],测定了不同的煮练工艺下棉纤维白度并用直接耐晒黑GB分别进行染色,测定其得色深度K/S值,直接耐晒黑GB是一个直接性比较差的染料,可以较明显的显示出不同处理工艺染色性能的差异,结果见表2。
表2不同的煮练工艺下棉纤维的白度和染色深度
从表2可以看出,常规碱精练后织物的白度最好,棉纤维染色后K/S值最大,三种酶精练后,织物的白度和染色K/S值均较低,且织物白度和染色K/S值大小关系为常规碱精练>复合酶处理>单独的果胶酶处理>单独纤维素酶处理,复合酶处理后织物的染色性能与碱精练相差不大基本符合染色要求,而白度在随后的漂白工艺中有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