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皮肤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这促使人们采取防护措施,积极研制防紫外线面料[1,2]。“UV特”抗紫外线织物系列,采用先进的防紫外线助剂对织物进行后整理,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屏蔽功能。
1基本工艺
1.1织物规格
109/112 cm 12 tex×12 tex 551根/10 cm×346根/10 cm高支府绸
109/112 cm 5 tex×5 tex 665根/10 cm×346根/10 cm高支府绸
109/112 cm 18.4 tex×18.4 tex 512根/10 cm×276根/10 cm斜纹织物
109/112 cm 7.4/2 tex×7.4/2 tex512根/10 cm×276根/10 cm高支府绸
109/112 cm 30 tex×30 tex 425根/10 cm×228根/10 cm纯棉纱卡
1.2工艺流程
翻布→缝头→烧毛→碱氧退浆→煮练→漂白(次氯酸钠1.5~2 g/L)→轧烘→丝光(NaOH 240~260 g/L)→漂白(染色)→防紫外线整理→防缩→成品
。
1.3工艺参数
烧毛二正二反,车速100~150 m/min
碱氧退浆处方/(g/L)
烧碱6~8
双氧水2~2.5
磷酸三钠2~3
温度/℃40±5
堆置/h 4
煮练处方/(g/L)
烧碱20
精练剂0.36
亚硫酸钠0.18
磷酸三钠0.09
平平加O 0.09
防紫外整理工作液/(kg/300 L)
Rayosan C 10.5
纯碱2.5
冷轧堆置/h 1
2“UV特”织物工艺试验
影响织物紫外线屏蔽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织物的结构、重量。
(2)织物的色泽织物结构相同,深色织物的紫外线吸收屏蔽效果好。
(3)防紫外线整理剂的性能,即吸收紫外性能、整理后织物的吸附性能和耐洗性等。因此,在“UV特”抗紫外线织物生产过程中,必须
注意以下几方面:
(1)前处理由于棉纺厂大多使用混合浆料,若采用单一的碱退浆工艺,退浆效果较差。为了确保退浆率达90%以上,不论染浅色或深色,先采用碱氧冷
堆退浆工艺,并加强煮布锅煮练,并适当延长煮练时间,做到退浆净、匀、透,且毛效高,从而增强后序工段助剂的渗透。
(2)助剂选择选用Rayosan C防紫外线助剂(科莱恩公司)。该助剂属纤维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日晒和水洗牢度。在小样试验时,对助剂用量、轧液配比进行比较,并确定了工艺条件。经测试,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屏蔽紫外线作用。
(3)工艺路线为确定大样放样工艺,先后试验了三种整理方法(热溶法、汽蒸法和轧堆法)。受设备和生产等因素限制,热溶法和汽蒸法工艺试放样效果均不理想,存在外观质量等问题(如色点、沾色、皱条、左右色差)。最后对定形机和履带前处理设备的进出部位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一条成熟的生产工艺:利用定形机前轧槽,二浸二轧防紫外线助剂;利用履带汽蒸堆置箱,进行冷堆。采用此工艺生产的“UV特”织物,防紫外线效果及其它质量水平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3棉织物“UV特”整理分析
将三种不同规格(半漂、漂白和染色)织物进行“UV特”整理。将整理织物置于红外漫反射比基准装置,以垂直样品入射、积分球漫射接受光谱光度测量,得到250~420 nm光波段的透射比数据。
3.1半漂和漂白织物整理分析
半漂5 tex×5 tex 665根/10 cm×346根/10 cm;
漂白12 tex×12 tex 551根/10 cm×346根/10 cm。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