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纺织品的研究与应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菌纺织品可以明显地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因此市场潜力很大.随着人们对纳米材料与技术的深入研究,促进了纳米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在纺织领域中,纳米技术在抗菌纤维和织物的应用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形成纳米抗菌织物的常用方法有两种:添加法和后加工法.用添加法制得的纤维特点是耐洗涤,抗菌效力持久,适用于非一次性抗菌纤维用品.添加法的一种主要手段是共混纺丝法,其是将抗菌剂和分散剂等助剂与纤维基体树脂混合,通过熔融纺丝生产抗菌纤维,抗菌剂要经过与基体树脂熔融混合、纺丝、拉伸等工序.
本文采用的纳米抗菌织物是将纳米抗菌颗粒通过共混复合在聚酯树脂中,经熔融纺丝获得纱线,其抗菌颗粒在纱线中的分布较均匀,可发挥较好的抗菌性,且生产的织物具有很好的耐洗性.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与常规涤纶针织物在服用性能上比较,手感上无明显差别,且表面光滑,穿着舒适,但其抗起毛起球性能较差,应用时影响外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有机硅弹性体抗起毛起球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有机硅乳液能在织物表面形成膜,使纱线表面毛羽更加贴伏,减少毛羽在织物表面上纠结,且不会与纤维内部纳米级抗菌颗粒发生剧烈反应,从而对织物的抗菌性能影响较小.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工艺条件下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效果,寻找最优整理方案.
1试验
1.1试验材料
抗起毛起球整理剂ShinchemSD8070,为一种有机硅弹性体与聚氨酯结合形成嵌段共聚物,质量分数为35%,由上海氟聚化学产品有限公司提供.纳米抗菌双罗纹针织物,采用线密度为14.9tex纳米抗菌涤纶纱,在机号为22的双面拨片式小提花圆纬机上编织而成,织物横密为68纵行/5cm,纵密为46横列/5cm,面密度为225g/m.
1.2试验仪器
水浴锅、Y802N型八篮恒温烘箱、YG401C马丁代尔试验仪、ILY一01型电子硬挺度仪、XDP一1型织物悬垂性测试仪等.
1.3试验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后整理过程中,整理温度、整理剂用量(o.w.f)、整理时间这3个因素对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整理工序采用浸渍法,浴比均为1:10.整理流程:试样制备一水浴浸渍一烘干(80℃)一高温160℃焙烘30S.
1.4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
织物起球试验:按照GB/T4802-1997的织物起球试验方法,采用马丁代尔法测试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
织物起球程度:采用织物经马丁代尔试验仪平磨1000转后所起球数作为指标,比较不同工艺的整理效果[4]2结果与讨论
2.1整理温度对纳米抗菌双罗纹针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固定整理剂用量(o.w.f)为4,浴比为1:10,时间为30min,在整理温度分别为20,30,40,50,60℃时,测试整理剂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如图1所示.其中,织物试样在每种温度下做3次试验,结果以其平均值计.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