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纤维素酶对靛蓝染色织物的返旧处理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2日

Merih Sarisik等人在评价沾色性能时采用了测定口袋衬里或织物反面CIE b﹡值的方法,b﹡的绝对值越大表明返染程度越高,如表2所示。由于纤维素酶蛋白的吸附是形成返沾色的直接原因,因而有人建议在复洗时加入蛋白酶来消除返染,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复洗时采用某些组分的洗涤剂,同时配以较高的机械搅拌,对沾色的去除是有利的。另外,为了减轻纤维素酶蛋白在纤维素表面的吸附状态,可以考虑将纤维素酶的CBD和酶的活性核分离,以达到减少返沾色的目的。

[pagebreak]

3酶洗后织物的强力

影响酶处理后织物强力的首先是酶的因素,纤

维素酶中的内切酶(EG)、外切酶(CBH)和葡萄糖苷

酶(BG)会随机水解纤维素的无定形区,同时协同水解结晶区,造成纤维大分子的断裂,结晶度以及晶区尺寸发生改变,织物的强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机械因素,如织物与工业水洗机的强力摩擦也造成强力的下降。减少织物强力损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单组分纤维素酶的分离及应用。据报道,富含单一EG酶的纤维素酶,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酶洗后织物强力的损失。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获得比较单一的纤维素亚种酶制剂,并对织物处理效果进行研究,获得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含有单一EG组分的纤维素酶对织物强力的损伤最小,同时又不削减其抛光、返旧等处理加工效果。世界各大酶制剂公司也已经开发出各种含较单一成分的纤维素酶品种,以满足不同生产加工的需要。另外,通过基因工程,使EG酶中的CBD结构发生变化,使之对纤维素的无定型区的水解尽可能大于对纤维素结晶区的水解,也有可能降低对织物的损伤。

(2)纤维素酶的改性。一种方法是进行化学交联处理,如使用含双官能团的戊二醛对纤维素酶进行交联,增大了酶的分子量,减少其向纤维内部的扩散,从而降低了纤维素晶区的降解,减少了强力的损失,使用此方法有可能导致酶活力的改变。另一种方法是将纤维素酶固定化,利用物理吸附或共价键合的方式将纤维素酶固定于某些不溶性载体上,也可以有效限制酶的作用大多数集中于纤维表面,降低强力损失。Nurdan Ka,sikara Pazarlioglu等人曾研究将纤维素酶固定于经ZrOCl2处理过的无机载体上,然后对棉织物进行处理,探讨了固定化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8〕。

(3)应用工艺的改进。近年来,人们发现,如果能够有效的将纤维素酶施加于织物表面,限定酶活力只作用于表面区域而不深入纤维内部,就可能有效的降低织物强力的损失。采用泡沫技术对织物施加酶处理日益受到重视,应用时一般采用真空手段使酶液产生丰富的泡沫浴与织物表面接触,几乎完全可使酶的作用只在织物的表面,对织物的强力影响最小。另外,采用泡沫技术还可在织物表面产生精致的独特效果。目前,采用泡沫技术有以下主要问题:首先是酶与发泡物质的相容性,要求对酶的活力不产生明显影响;其次,酶对高剪切力的耐受性,要求其在产生丰富泡沫的高剪切力条件下不失活,具有足够高的稳定性;最后是作用的均匀性,采用泡沫技术容易造成处理的不均匀,需有效控制。

总之,泡沫技术具有价值很高的应用前景,需要酶制剂生产商、设备生产商及最终应用部门通力协作,才能使该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对于牛仔织物来说,最为简单的测定强力损失的方法是条样法测定织物的断裂强度。常用的标准有GB/T3923.1-1997,ASTM D 5035-1995(2003),ISO 13934.1-1999等。

4处理后织物的风格

纤维素纤维经酶整理后,其无定形区部分水解,结晶区之间的空隙变大,同时结晶区的部分水解使晶区尺寸变小。因而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结晶区之间容易产生相对运动,纤维抗弯能力降低,刚度下降,从而使整理后的织物光洁柔软、蓬松,服用性能得到改善。织物的风格主要从其硬挺度、滑爽度、丰满度和柔软度等指标来考察。硬挺度的减小和织物减量结构变松有关;滑爽度的增加和织物减量后表面性能的变化,如绒毛的消除、纤维表面摩擦系数的改变有关。处理后纤维之间的空隙增加,使之更加柔软和丰满。织物的风格可根据风格仪的不同指标综合评价。

5结论

纤维素酶洗靛蓝染色织物的工业化应用条件复杂,最终产品的质量也千差万别,在保持织物机械性能的同时,又要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往往是一对较难调和的矛盾。酶制剂需要和相应的助剂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

6参考文献

〔1〕王美琴.纯棉牛仔布的生物酶洗工艺实践〔J〕.江苏丝绸,2004,(2):9-10.

〔2〕张济邦.生物酶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印染,2000,(4):47-52.

〔3〕Arka dy P.Sinitsyn,e t a l..Applic a tion of mic roa ssa ys forinve stiga tion of c e llula se a bra sive a c tivity a nd Ba c ksta ining〔J〕.Journa l of Biote c hnology,2001,(89):233-238.

〔4〕Me rih Sa risik.Use of Ce llula se a nd The ir Effe c ts on De nimFa bric Prope rtie s〔J〕.AATCC REVIEW,2004,(1):24-29.

〔5〕齐波.纤维素染色品在酶的处理中染料的移染以及与酶的关系〔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6):143-145.

〔6〕Ida Le e,e t a l..The me c ha nism of c e llula se a c tion on c ottonfibe rs:e vide nc e from a tomic forc e mic rosc opy〔J〕.Ultra mi-c rosc opy,2000,(82):213-221.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