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服装缝子纰裂标准测试方法对比分析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30日

 

1、纰裂试验方法的种类

       首先对现行各服装产品标准中缝子纰裂的试验方法进行归纳,服装标准中缝子纰裂的试验方法比较。

2、方法问题的分析

       在检验中,各服装标准的纰裂测试方法在操作上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部分服装标准未具体规定夹具的有效尺寸。夹具的有效尺寸是纰裂测试中的重要试验条件,尺寸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纰裂的测试结果,但目前部分标准却没有相关规定。例如GB/T 2660–2008《衬衫》、GB/T 14272–2002《羽绒服装》和FZ/T 81007–2003《单、夹服装》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夹具的有效尺寸。

       目前,服装标准中最常用的夹具有效宽度有两种,分别为5.0 cm和2.5 cm。如果按照参照FZ/T 20019的规定,夹具的有效宽度应选2.5 cm。可在实际测试中,国内大部分检测机构却趋向于选择5.0 cm,这就给同标准的检测结果带来了差异。

       本文选择了4种具有代表性的织物分别采用两种夹具进行了比对测试,除夹具外其余测试条件均按FZ/T 81007–2003执行,结果见表2。

表2  4种织物纰裂试验结果

样品编号

成分含量

单位面积质量/(g/m2)

定负荷值/N

经向试样纰裂程度/ cm

夹具有效宽度为5.0 cm

夹具有效宽度为2.5 cm

1#

100%棉

128

100

0.25

0.35

2#

60.4%涤纶,39.6%棉

92

100

0.45

0.65

3#

100%锦纶

52

70

0.50

0.60

4#

100%涤纶

45

70

0.60

0.65

        由表2可知,夹具有效宽度为2.5 cm的纰裂程度普遍比有效宽度为5.0 cm的大。这是因为在相同负荷的情况下,夹具有效宽度的减少使得纰裂样品单位宽度内受到的力值急剧增大,应力更加集中,从而造成了纰裂程度的加深。

       从表2中还可看出,夹具有效宽度选择5.0 cm时,2#和4#样品检验结果判定为合格;而选择2.5cm,2#和4#样品检验结果不合格。可见,夹具有效尺寸的选择在某些情况下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质的影响。

        为了提高试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建议各产品标准应明确规定纰裂测试方法中夹具的有效尺寸。结合纰裂指标和检测经验,建议夹具有效宽度统一采用5.0 cm。

       2) 大部分服装标准未明确规定采用哪种测量工具

       目前,因为服装标准没有明确规定采用哪种测量工具,各检测机构在测量工具上一般存在着两种选择:游标卡尺和钢直尺。各检测机构对注明参照了FZ/T 20019标准的产品标准普遍选择游标卡尺(实际上,FZ/T 20019也只是建议采用游标卡尺),对其他没有具体规定的选择钢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

       GB/T 2664–2008、GB/T 2665–2008和GB/T 2666–2008等标准明确规定采用钢直尺测量。显然钢直尺的精度比游标卡尺低得多,误差大,而且更容易受检验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2],所以采用钢直尺作为测量工具明显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块缝制面料的纰裂程度为3.20 mm,按0.5 mm梯度修约后为3.0 mm,而同一缝制面料采用钢直尺测量值为3.5 mm,结果相差很大。对于在合格边沿的产品,精确度显得更为重要,更需要用游标卡尺来精确测量缝口脱开程度。鉴于以上情况,建议各标准统一规定采用游标卡尺作为纰裂试验测量工具。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