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调节好四区尘棒角度。尘棒安装如图1所示,打手与尘棒间隔距是随着尘棒安装角度增加而缩小,尘棒间隔距是随着角度增加而增大。理论上棉流进入工作区应是随着逐步开松而逐步增大打手至尘棒间隔距,而尘棒间隔距则随之相应缩小,即尘棒角度第一区至第四区应逐步减小。但实际上第一区角度要视落杂和是否落白花而选择,主要发挥第二、三区落大杂的功能,尘棒角度可适当调大,第四区则为了防止尘杂、短绒回收,角度应调小。打手速度一般采用500 r/min-600r/min(如原棉含杂率在2.5%以上,打手速度可以适当提高,尘棒角度也要调整),如某厂在生产CJ 14.5 tex纱时,原棉含杂率1.02%,打手速度为590 r/min,尘棒角度为18°、12°、6°、3°,除杂效率达到34%~36%。
θ-尘棒安装角;α-尘棒间隔距;b-打手与尘捧间隔距;c-尘棒间顶面距。
2.2主除杂机是开清工序排出尘杂和产生棉结的关键部位
FA116型主除杂机为开清工序流程中的精细分梳开松点,它采用梳棉机后车肚工艺,喂棉罗拉包覆锯条与给棉板隔距可调至1.2 mm,将棉层均匀地喂给传送辊,这是流程中唯一的握持打击点。传送辊和主除杂辊锯条均属Hollingsworth公司专利产品,前者纵密小(0.99齿/25.4mm),横密大(24.19齿/25.4 mm),工作角65°,对分梳有利且便于转移,附有除尘刀清洁器,排除大杂、微尘和短绒;后者也是纵密小(2.48齿/25.4 mm),横密大(18.14齿/25.4 mm),齿密45齿/(25.4mm)2,工作角55°,有利于对棉束的进一步分解。附有三把除尘刀,两块分梳板,起到交替分梳和除杂的作用。主除杂辊与传送辊表面线速比设计为3.2:1,即调节主除杂辊速度时,传送辊速度也按比例进行变动,速比大有利于棉束的转移。过去由于过分突出该机的除杂作用(一般除杂效率可达50%以上),主除杂辊速度比较高,传送辊速度也随着增加。喂棉罗拉速度受控于梳棉上棉箱管道内部静压和梳棉机开台的变化,如后部产量没有变化,则喂入量一定,这样虽然主除杂辊与传送辊间自由分梳仍保持较高的转移率,但传送辊与给棉罗拉间却增加了打击力度,分梳度也增加,带来的问题是棉结随着速度的增加而上升。有生产厂做过试验:当主除杂辊速度由930 r/min增加到1850 r/min时,单机除杂效率由50.2%增加到68.5%,但棉结却从61粒/g增至103粒/g,同时短绒率也由降低0.5%变为增加0.7%。
近几年,各生产企业普遍重视棉结和短绒的产生,只要筵棉含杂率控制在0.8%~1.0%以内(锡莱分析机检测)或棉结增长率在80%以内,最多不超过100%(AFIS检测),则应尽量减小开清部分打击力度,以减少棉结和短绒的增加。如FA116型主除杂机或FA109型三刺辊清棉机,速度都有大幅度降低。在环锭纺生产中、细号纱时,一般原棉含杂率多在1.5%~2.0%,对主除杂辊的速度多数采用500 r/min~650 r/min,但如遇含杂率较少时,则可采用更低的速度。如某厂生产CJ 14.6 tex纱,原棉含杂率为1.0%~1.2%,主除杂辊速度降为320 r/min,经AFIS仪器检测:输人主除杂机筵棉棉结为244粒/g,输出筵棉棉结为270.3粒/g,增加10.8%;输入筵棉带籽壳棉结为16.5粒/g,输出筵棉带籽壳棉结为25.75粒/g,增加56.1%;输入筵棉尘杂127粒/g,输出筵棉尘杂69.5粒/g,减少45.3%,输入筵棉短绒率(<16 mm)9.85%(重量法)、26.9%(根数法),输出筵棉短绒率9.8%(重量法)、25.8%(根数法),分别减少了0.5%(重量法)和4.1%(根数法)。实践表明,根据原棉含杂情况可降低主除杂辊速度,棉结增长幅度小(带籽壳棉结增长幅度大,可能是棉籽破碎造成,这时应检查FA105A型机落大杂情况),短绒率不增而尘杂去除率仍很高,这正是薄喂为轻打创造了条件。
为了控制棉结和短绒的增长,少伤纤维,在原棉含杂1.5%以内,且总产量不太高的情况下,主除杂辊锯齿改为针辊,实行以梳代打,柔和开松,进一步清除尘杂,此举已取得一定效果,目前正逐步扩大试验,已有11条线在生产。
3梳棉工艺参数与结杂短绒的关系
在清梳联流程中,梳棉机是去除棉结和杂质的主要设备,但它既排除短绒,同时也产生短绒。纤维在梳理过程中要考虑梳理度、梳理强度和转移率,因为只有三者配置恰当,纤维才能获得充分梳理,损伤少,均匀混和且及时转移。因此我们在制定梳棉工艺时,要根据成纱质量特殊要求,参考原棉条件,特别是纤维细度、成熟度和含杂类形,掌握“梳理转移适度,结杂短绒兼顾”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去除棉结杂质和少产生短绒的关系。
3.1做好梳理件七配套工作
生条质量的关键取决于针布的选型配套和工艺参数的设置,而做好梳理件七配套是前提。“青锋”牌清梳联在梳棉机七配套工作中体现了高产高质的要求:(1)刺辊-分梳板-后固定盖板-回转盖板-前固定盖板-锡林,针布齿密逐步增加,分梳能力逐步增强;(2)采用了矮、浅、尖、薄、密、小的新型锡林针布,提高了分梳能力;(3)道夫采用大齿深、小工作角、弯背的新型针布,有利于纤维向道夫凝聚和转移;(4)与之配套的新型盖板针布(稀密型);(5)采用耐磨度较高的进口针布或国产合金钢针布。目前梳理件有国内外各种规格可供用户选择。例如在纺纯棉中、细号纱时,FA203A型梳棉机采用如下七配套梳理件,在生产中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