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偶发性色彩的动态特征生成过程影响因素技术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4日
[pagebreak]

2.3观察方法变化的影响

在偶发性色彩的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偶发性色彩的动态过程还是动态效果,都会灵敏地反映出人的主观变化和客观运动。

2.3.1观察方法的主观变化

偶发性色彩反对模拟物质表面的客观色彩,主张以“解衣磐礴”的精神状态来表现抽象的情感,所以观赏者也需要放纵自己的情绪波动才能够与偶发性色彩的创作者形成共鸣。观察方法的情绪性变化是微妙和难以量化的,但是却为动态色彩的观察带来切实的影响。观察者情绪高涨的时候,会更积极地去追随色彩的动态变化,更敏感地去区别细微的色彩变化,更有兴致地去体验色彩错觉效果。

2.3.2观察主体和客体的相对位移

偶发性色彩的动态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了观赏者以及作品的空间位置,尤其需要运动地去观察。纺织品与静止的油画不同,它在使用中呈现的飘动、转动或震动实际上都是为观赏者提供运动的视角去捕捉瞬间的随机色彩。例如为纺织品表面的线状色彩设置细微的排列角度差异,当它和观赏者的位置发生相对移动时,有规律的色线转化或无规律的色线错位会产生互相位移、重合、交错等动态变化而产生美妙的偶发性色彩效果。

2.43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偶发性色彩的形成过程中如果有意识地把光照条件、材料结构以及观察方式这3项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起来,将有助于偶发性色彩动态特征的充分表达,如图3所示。

光的波长不同,人类肉眼只能够直接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色光(380~760nm)。那么利用只对某些光线具有显色效果的涂料印花染色或者叠加在普通颜料之上,在一般光线条件下观察得到的色彩效果与特殊光线激发显色后得到的色彩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荧光涂料在光线激发前后的色彩也具有同样的差异[10]。当不同性质的光线交替出现,织物色彩的显隐就会产生动态效果。如果在技术上实现光源切换与运动节奏的同步控制,色彩响应的速度变化会更突出偶发性的效果。

与大部分不发光的纺织品不同,使用稀土纤维、长余辉贮光涂料等新材料可以形成自身具有发光能力的新型纺织品。更直接的方法是把发光元器件如发光二极管的串联电路编织到纺织品中,形成发光的色点。利用微型计算机程序控制其闪灭的速度和分布,会形成变化莫测的动态色彩。

可见,光照和材料的关系密不可分,材料的改造与创新为偶发性色彩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媒介。在偶发性色彩的动态表现中,可尝试更多的表现载体,模糊真实材料与虚拟材料的界限,在空气、烟雾、水等各种不均匀不定形材料上制造虚拟色彩。偶发性色彩与虚拟材料结合,有助于克服实质材料的机械性局限,使色彩由实体物质的面貌转化为光的时空运动幻象,突出其非物质感。

3·结语

运动与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赋予人们探索偶发性色彩的激情。偶发性色彩以区别于传统静态色彩的动态观念为指导,为纺织品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偶发性色彩的超越性、非凝结性、非标准性和应变性都表现出其随条件而变的动态不确定性,因此动态特征是偶发性色彩典型特征的集中体现。偶发性色彩的当前状态是整个时空过程的某个片断,亦是前一个片断的延续和未来片断的铺垫。在人为介入偶发性色彩动态特征的生成过程中,必须从光照条件、材料结构、观察方法3个方向去寻找技术突破的可能性,尤其是要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偶发性色彩动态特征在当代纺织品设计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