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偶发性色彩的动态特征生成过程影响因素技术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4日

在现代多组分复合纤维的截面设计中,将不同组分的成纤原料经共轭纺丝结合在一起,形成并列型异形纤维整体,纤维因为不同的上染性能而在染色后于表面形成色彩差异,其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制成纺织品后,也会因细小色点的空间混合决定所见的动态色调。采用卫星型分布的复合纤维也会由于鞘丝的色彩组合造成杂色变换的外观效果[9]。

2.2.2新型材料的表面创新

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偶发性色彩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液晶可制成柔性液晶屏,具备了纺织品的服用性能,配备摄像头、光电转化器、处理控制器制成智能服装后,就能够将不断改变的外界环境色彩即时地反映到服装表面,达到动态隐身的特殊色彩效果。如果结合感应技术,这些创新材料会对环境中温、湿、磁、声等不可见因素的随机变化甚至是观察者人体的某种功能如眼动、心跳、呼吸、脉搏和情绪波动等做出即时的响应,用动态色彩作为表现形式达到更加有趣的偶发效果。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