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真丝绸的阻燃整理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2日

真丝纤维氧指数为23-24左右,相对棉、粘胶等纤维素纤维来说为不易燃纤维,但还是不能满足非凡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阻燃整理。真丝一旦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而且轻薄真丝绸较厚重真丝绸易着火真丝绸为天然蛋白质纤维,不能通过与阻燃剂共混纺丝的方法对其进行耐久性阻燃,只能通过对真丝纤维或真丝绸进行后处理来达到阻燃的目的。阻燃后除使真丝绸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外,必须无毒性、发烟少、可耐一定程度的水洗和干洗,且不妨碍真丝绸原有的优良品质,如手感、强力、染色性能等。

对真丝绸的阻燃可追溯到二百多年前,当时人们将真丝浸渍锡酸钠溶液或硼砂、硼酸混合液,然后烘干来进行阻燃。整理后手感柔软,但不耐水洗。2O世纪5O年代,有人曾用棉上阻燃效果较好的THPC(四羟甲基氯化膦)采用轧烘焙法处理真丝。整理后阻燃性能较好,有一定耐洗性,但致使真丝手感发硬,且有一定程度的泛黄。此后日本利用有机锡化合物对真丝进行阻燃处理,不燃的锡酸较多地沉积于纤维空隙内,从而阻止了火焰的传播而达到阻燃效果且不影响真丝手感。这类有机锡化合物有单甲基三氯化锡、单乙基三氯化锡、单丁基三氯化锡。这三种有机锡化合物均可溶于水,研究发现,随着烷基的增大,阻燃效果明显下降。8O年代中期,wB-ACHwAL等人通过研究指出,采用尿素磷酸盐U4P经浸轧一烘燥法处理真丝后,可获得较高阻燃性,此时测得含磷量为l%,整理后氧指数达

28,强力损失适中,手感及染色性能均未受影响,耐干洗牢度良好,但水洗牢度不够理想,这可以通过金属盐(如钛盐或锆盐)后处理来解决。也有人采用溴化双酚A的衍生物经轧烘焙法对真丝进行阻燃整理,发现只用溴化双酚A对丝织物进行整理,阻燃耐洗性不佳,这是因为该阻燃剂是水溶性的,且不与丝纤维发生键合反应,又不能自聚,故不耐洗。为改善这一缺陷,可用六氟锆酸钾后处理,实验证实,处理后可达半永久水平阍。

目前有关阻燃效果报导最好的是20世纪90<

代,日本加古武,片山明等人采用有机膦系阻燃剂对真丝织物进行的阻燃处理。有机膦阻燃剂采用N一羟甲基一3(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整理用轧烘焙工艺,工作液配方为:阻燃剂10-50(WW),三聚氰胺树脂10(WW),经前处理后的织物二浸二轧工作液,于100~C5min,然后再在l5O℃时焙烘10min,后在05%的特级四硼酸钠、硼砂水溶液中于6O5min,再进行温水洗,最后风干。整理后有阻燃性能良好,可耐3O次水洗,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随着阻燃剂用量增加,织物强力有所下降,且会产生泛黄。近来国外有关于利用多羧酸阻燃棉/涤地毯的报道,用在真丝上是否可行还有待印染工作者进行探究。工业的日益发达使得全世界的火灾发生量居高不下,而由纺织品引发的火灾则占火灾总数的5O%,真丝织物作为高档面料,更要求要具有阻燃性能,今后阻燃整理将成为真丝绸功能整理中的热点。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