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硅酮弹性体STU-l同浴整理,2D用量24克/升,30S/40S府绸的缓弹性可以达到205。,强力留率近70%,水洗十次后,回能下降4%,效果是很好的。它优于以往一切常规工艺,
从表中数据看出,STU-l优于Ultratex整理剂。
(2)110"/2 x110'/,144x72纯棉精梳府绸整理效果,
表十五、府绸整理效果比较
精纺府绸比30S/40S有更好的整理水平,回能高达234,强力保留率75.1%,整理剂相比也是STU-l最好。
(3)100S/2×100S/2纯棉高支纱细纺整理效果;
表十六、高支细纺整理效果
在这组试验中,做了2D为24克/升的对比工艺,由此说明,轻树脂(2D)能使高文纱织物基本达到要求(204°),强力保留率也可达75%以上。但是2D树脂如果与STU-l同浴,不但回能有较大提高,手感丰满、滑爽,织物和撕破强力和缝纫性方面也同样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另外,在这组试验中STU-l的整理效果仍然好于Ultratex ESB和ESU,而与Ultratex ESC相当。
从总的试验情况看,大样试验结果是与小样试验结果相吻合的。
四、试验结论与讨论
1、涤/粘中长织物目前生产厂采用的整理剂配方。2D用量大多在60克/升(含固量100%计,下同)上下,最少也得45克/升左右。如果减少2D用量,织物回能难以达到280°,但是采用硅酮弹性体,在2D用量降低至30克/升的情况下,织物回能普遍可以达到300°以上,特别是急弹性可以达到280°上下,这一整理效果是十分难得的。
2、纯棉布防缩抗皱整理,由于添加了硅酮弹性体,使2D树脂的用量降低,从而使强力保留率在70%左右时,织物的回能指标能够达到220°以上,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织物上可释放甲醛量的降低,撕破强力和缝纫强力的提高,手感滑软等等不可低估的特点。硅酮弹性体为纯棉防缩抗皱整理开创了成本低、质量好的、新的加工工艺。
3、通过对比试验,STU一l的整理效果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4、从加工成本上看,
纯棉布防缩抗皱整理为了确保强力和氯损指标,以前大多采用HMM或DMEU。l00公斤工作液,树脂用量以70克/升计算,仅树脂一项,成本高达77~140元,百米加工布合7~12.7元。用2D树脂与硅酮弹性体同浴整理工艺配方,与上述二种树脂相比,2D 24克/升加STU-1 20~40克/升(扣去正常的柔软剂用量),百米加工布的整理剂成本为5元上下。采用进口的硅酮弹性体Ultratex FSA、FSB等,百米加工布的整理剂(包括2D树脂等)成本也高达11元,若是使用Ultratex ESC、Ultratex ESU则成本更高。
涤粘(65/35)中长华达呢的整理,STU与2D同浴使用,2D树脂用量减少,而整理效果优于常规工艺。并且,百米加工布整理剂成本比厂里采用DH柔钦剂的常规工艺降低了0.84元。
另外,我们已在十几个种类的纺织品上进行了应用试验,总的加工量已达二千万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通过对比试验,STU-l的整理效果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6、在STU系列产品中,阴离子硅酮弹性体STU-l(乳液呈酸性)效果最好,阳离子硅酮弹性体STU-2与STU-06(乳液呈碱性),整理效果接近。阴离子型的STU-O5(乳液呈酸性)整理效果略低于上述几只产品。
7、值得注意的是;STU-l、STU-05与MgCl2等金属盐类释酸催化剂的相容性不好,采取添加平平加0,并在临用前将MgCl2水溶液加入工作液等措施,可以防止破乳。
参考文献
[1]刘学,”硅酮弹性体应用工艺探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新技术学术讨论会选辑》1984年,P.424
[2]J.V.Isharani;”Ultratex-New Brand of Textile Finish”《AATCC BOOK OF PAPERS,1982 National Technical conference》,P.144
[3]Weyenberg.D.R.,D.E.Findley,J.Cekada Jr.,and A.E.Bey,《JournaI of Polymer Science》,No,27,1969,P.27
[4]Ciba-Gcigy,《技术资料;1979/1》
[5]Ciba-Geigy,"Silicone Elastomers-HK 8503C"
[6]Rooks R.J.,”New Developments in Emulsion Polymer as Textile Finishes”,《Textile silicone Chemical﹠Colorist》Vo1.4,No.1,1972
[7]黄文富,”新型助剂-有机硅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北京纺织》1983年第4期
[8]H.P.Gyssin"Moderne Textilansrustung mit Silikon elastomerer",《TextilVeredlung》,16(1981),Nr.12
[9]山东大学化学系,"氨基有机硅织物整理剂小试总结报告"
[10]Gorden C.Johnson,”Resetive Silicone Softeners”,《AATCC BOOK OF PAPERS,1977 National Technical conferenee》
<<上一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