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为主,少数城市属煤烟型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的类型。空气中分布着很多微细的油烟和碳黑颗粒,这些颗粒会随空调系统的新风或经车间门、窗等的缝隙进入细纱车间,而被吸附在高速运转的管纱表面。当细纱表面附着颗粒物的覆盖面积超过一定量时,就会使细纱表面呈现灰黑色,形成“煤灰纱”。“煤灰纱”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给纺织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环境空气未经有效过滤即进入细纱车间,是形成“煤灰纱”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和科研单位采取了多种净化手段来降低这些颗粒物在细纱车间空气中的浓度,来寻求治理“煤灰纱”的有效途径。
2 治理煤灰纱的净化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2.1 用袋式过滤器对新风进行一级或多级过滤
2.1.1 采用长毛绒过滤材料(如JM一2)的袋式过滤器,过滤效率较低,只有30%~40%,不能有效地防治“煤灰纱”。
2.1.2 为了提高袋式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一些企业采用较低的速度对空气进行过滤,造成过滤器占地面积过大,能耗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2.1.3 一些企业在风速不变的条件下,采用了过滤效率高的常规过滤材料,这样会使系统的过滤阻力上升,造成新风系统压力损失大,而不得不使用接力风机,却增加了系统的能耗。若不使用接力风机,则会导致系统的新风量下降。在防治“煤灰纱”的春秋季,细纱车间的温度会达到30℃ 以上,有些情况下即使车间的微正压也难以维持,不能有效地防治“煤灰纱”。
2.2 采用油幕法过滤新风
油幕法中的油幕使用寿命短,设备清洗频繁,工作强度大,且过滤阻力上升快,不能有效地防治“煤灰纱”。
2.3 采用皂洗法对空气进行洗涤
采用皂洗法会消耗大量的洗涤剂,增加清洁工作量,设备的使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产生的大量泡沫会对被洗涤的空气造成二次污染,且空调回水会污染环境,不适合用来防治“煤灰纱”。可见,采用上述方法来防治“煤灰纱”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保证细纱车间的微正压,提高新风净化设备的过滤效率,同时降低系统的阻力,是有效地治理“煤灰纱”的重要途径。因此,研发高效低阻的过滤材料并采用合理的正压净化设备是非常必要的。
3 对过滤材料的研究
目前,非织造过滤材料在空气净化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非织造过滤材料是一种由纤维层构成的纺织品,纤维能均匀分开且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纤维受到上层纤维遮蔽的程度最小。具有大量蓬松的孔隙结构,被过滤的颗粒可与纤维在蓬松的孔隙中广泛接触,能充分发挥各种捕尘机理的作用。因此,具有过滤效率高,压力损失小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如果能利用非织造过滤材料的这些优点,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多机理的过滤材料,使其过滤效率增加,而阻力却不上升,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过滤性能。东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与滤料厂家合作,研发了一种多机理的过滤材料,并对各种非织造过滤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3.1 测试对象
实验中我们以环境气溶胶中颗粒物PM10、PM2.5, PM 1.0为过滤对象,选取了多种熔喷类、针刺类和在此基础上研发的多机理过滤材料进行测试,测试样本如下:
① 熔喷类:R。、Rz、R3和R4为熔喷型过滤材料,克重分别为58 g/m2。、128 g/m2。、152 g/m2。和210 g/m2。。其中前三种过滤材料纤维平均直径为7m2m2,R 的纤维平均直径为4m2m2。
② 针刺类:Z。和Z。为针刺过滤材料,克重分别为340 g/m2。和160 g/m2。,纤维平均直径分别为19.5 ttm2和6 ttm2。
③ 多机理过滤材料类:J。、J。、J。和J 分别为多机理过滤材料,克重分别为130 g/m2。、150 g/m2、200 g/m2和250 g/m2,纤维平均直径为21.5mm。
3.2 各种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
参照通常过滤器采用的过滤风速,将各种滤料过滤性能的过滤风速分别设定为0.2 m/s、0.5m/s、0.8 m/s和1.2m/s。在不同的过滤风速下,对各种滤料的过滤阻力和过滤效率进行测试,如图1~图4所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