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对涤/棉的处理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9日


 2·3改性方式对涤/棉的改性效果

涤 /棉织物分别经浸渍法、浸轧法、轧烘法改性后,在雅格素活性红NF-3B与活性黄NF-GR不同染色浓度中进行无助剂染色,测定其上染率及固色率。从图5可以看出,当雅格素活性红NF-3B浓度较低时<1·5%(o.w.f),无论从上染率或固色率方面,浸渍法改性都显示出优良的效果,改性后的上染率可以达到98%以上,染浴基本吸尽,随着染色浓度的提高,上染率略有下降,但仍接近95%。

当染浴浓度提高到2%或2·5%(o.w..f)时,轧烘法也呈现出较高的上染率,但是从固色率来看,浸渍法仍优于浸轧法及轧烘法,分析原因可能是浸渍法改性使纤维素与改性剂进行了充分的化学反应,改性剂本身对活性染料就有固色作用[3]。改性后织物又经过了水洗,洗去了纤维表面未交联或交联不太紧密的改性剂,所以固色率可以达到85%以上,而浸轧法及轧烘法没有经过水洗就直接染色,染色织物皂洗后洗去了大量的表面浮色,所以固色率没有浸渍法改性后染色织物高。


而对雅格素活性黄NF-GR来说,无论是高浓度还是低浓度染色浓度,浸渍法改性的上染率及固色率上都特别突出。图7~8说明了使用浸渍法改性后的涤/棉染色织物,雅格素活性黄NF-GR上染率都可以达到99%以上,固色率也可以达到95% 以上。说明浸渍法改性使纤维素纤维与改性剂发生了充分的反应,在棉上引入了大量稳定的染座,因此,涤/棉经浸渍法改性后使用雅格素活性黄NF-GR 中性、无盐染色,染色废水接近无色,染料残余少,没有助剂、电解质,可以直接排放。





 3结论

(1) 改性剂PECH-amine对涤/棉织物具有很好的改性效果,改性后的涤/棉织物染色品K/S值可提高2~11倍。改性剂PECH-amine浸渍法改性中,改性剂较适宜浓度为2~5g/L,随染料浓度增大,改性剂浓度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5g/L。

(2)在碱性条件下改性剂PECH-amine可以更好地与纤维素纤维进行亲核反应。浸渍法改性中氢氧化钠较适宜浓度为2g/L。

(3)不同改性方法对涤/棉织物的改性效果不同,对雅格素NF系列而言,无论从上染率或固色率方面考虑,浸渍法改性的效果都特别突出。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