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工艺应用在纯棉织物上工业化生产的不多。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SFR一203属半耐久性阻燃整理剂。
2.2毛织物的阻燃整理
羊毛具有较高的回潮率和含氨量,故有较好的天然阻燃性,但若要求更高的标准,则需进行阻燃整理。最早的羊毛阻燃整理是采用硼砂、硼酸溶液浸渍法,产品用于飞机上的装饰用布。这种方法阻燃效果良好,但不耐水洗。20世纪60年代后采用THPC处理,耐洗性较好,但工序繁复,手感粗糙,失去了毛织物的品格。国际羊毛局研究的方法是采用钦、错和轻基酸的络合物对羊毛织物整理,获得满意的阻燃效果,且不影响羊毛的手感,故得到普遍采用。主要有钦、错、钨等金属络合整理剂。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有几个单位研究开发毛用阻燃剂及整理工艺,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研制了复合型WFR一866系列阻燃剂,一种为WFR一866F(以氟的络合物为主要成分),一种为WFR一866B(以含嗅经基酸为主要成分)。天津仁立毛纺厂、北京制呢厂、北京毛纺厂均采用卤系阻燃剂处理精、粗纺产品。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研制了SFW系列毛用阻燃剂,与济宁毛纺厂、潍坊第二毛纺厂合作开发纯毛阻燃产品,产品阻燃性能达到和超过了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
目前,纯毛阻燃织物主要应用于飞机舱内、高级宾馆等地毯、窗帘、贴墙材料及军队校官以上军服。
2.3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适宜的理想阻燃剂。三(2,3一二嗅丙基)磷酸醋(TDBPP)对涤纶阻燃有一定效果,但有致癌作用。美
国莫倍尔公司(Mobilehemeo)推出一种Antiblaze19T阻燃剂,适于100%涤纶织物,效果较好,毒性不大。国内常州化工研究所研制的FRC一1即属同类产品,常
州针织总厂、上海针织厂用该阻燃剂生产纯涤纶针织品。此外对含澳、锑化合物的整理剂如十澳联苯醚、六嗅环十二烷、三氧化二锑、五氧化二锑等都进行了研
究。在工作液中添加粘合剂,将阻燃剂粘合于织物上。但总的来说,整理织物阻燃性尚可,但手感硬,有白霜、色变等现象,整理液的稳定性也不好。主要原因是阻燃剂粒度大,易聚沉,且对纤维吸附性差。据国外介绍,粒子大小在15nm一Zonm,则阻燃效果可提高3倍,手感柔软,耐洗性也好。
国内目前对涤纶织物进行研究的有:常州化工研究所、常州针织总厂、常熟纬编总厂、辽宁市经编厂、中国纺织大学、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石家庄纺织经编厂等。
2.4锦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用于其它纤维的磷、卤阻燃剂作为尼龙阻燃剂,效果不理想。河北大学用轻甲基脉树脂处理运输带用尼龙布,效果较好。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用含硫、澳、锑的化合物对尼龙塔夫绸进行阻燃涂层整理,获得较好效果。
2.5睛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睛纶比涤纶、锦纶更易燃烧,氧指数仅为18一18.5,是一种易燃烧纤维。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研究开发了睛纶剪绒装饰织物用系列阻燃剂,对绒面织物背面阻燃涂层,产品的氧指数达29以上,炭长8。m以下,基本无继燃、阴燃,所研制的睛纶剪绒装饰布可用于汽车、飞机、宾馆及家庭的沙发布、装饰布等。
2.6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
涤/棉混纺织物的用量很大,其阻燃产品的研究也就相当活跃。涤纶和棉织品因是两种纤维,燃烧性能不同,同时混纺后使燃烧过程变得更为复杂。棉纤维燃烧后炭化,而涤纶燃烧时熔融滴落,由于棉纤维成为支持体,能使熔融纤维集聚,并阻止它滴落,使熔融纤维燃烧更加剧烈,即所谓“支架效应”,故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更加困难。
3织物阻燃剂科学的展望
阻燃剂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随着工业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对阻燃剂工业的需要和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对阻燃剂工业相当重视,新的阻燃剂层出不穷。相比之下,我国的阻燃剂工业在开发新产品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大部分都停留在仿制国外产品阶段。现在中国科技大学国家火灾重点实验室也初具规模,正在积极开展新一代的阻燃剂的研究工作。
很明显,随着加工设备的改进以及研究力量的日益增强,人们对阻燃剂的各项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说来,今后阻燃剂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趋势:
(1)开发高效、无毒、对材料性能影响小的阻燃剂。从而趋向反应型阻燃剂的开发以及具有良好的相溶性的添加型阻燃剂的开发。
(2)开发具有协同作用的阻燃剂,如磷、氮、嗅在分子或分子间的结合。
(3)具有不同应用范围的系列阻燃剂的开发。
今后阻燃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将因近年的几场特大火灾而得到推动,方法不外是开发阻燃纤维及织物阻燃整理两个方面。阻燃涤纶已在广东建成一厂,淄博也在筹建。织物阻燃整理关键在于开发适用于涤/棉混纺,锦纶、睛纶织物的阻燃剂和加工方法必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