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1未使用牢度促进剂的防蚊织物的击倒和致死作用
未使用牢度促进剂整理的防蚊织物的击倒和致死作用如表5所示:
表5防蚊纯棉机织物的击倒和致死作用(淡色库蚊)
织物 | 30min.击倒率(%) | 24h死亡率(%) |
未洗涤 | 68.0(17/25) | 100.0 |
洗涤20次 | 7.7(2/26) | 95.9 |
对照 | 3.1(1/32) | 3.1 |
蚊虫与防蚊织物长时间接触后有较明显的击倒和致死作用,经20次常规洗涤后的织物对蚊虫的击倒作用几乎消失殆尽,击倒率仅为7.7%,但仍保持着较强的致死作用。
2.2.2.2使用牢度促进剂的防蚊织物的击倒和致死作用
使用牢度促进剂整理的防蚊织物的击倒和致死作用如表6所示:
表6防蚊纯棉机织物的击倒和致死作用(淡色库蚊)
织物 | 30min.击倒率(%) | 24h死亡率(%) |
未洗涤 | 72.0(18/25) | 100.0 |
洗涤20次 | 57.7(15/26) | 96.3 |
对照 | 3.1(1/32) | 3.1 |
蚊虫与使用牢度促进剂整理的防蚊织物长时间接触后有较明显的击倒和致死作用,经20次常规洗涤后,还具有较高的蚊虫击倒作用,仍为57.7%,而且仍保持着较强的致死作用。
据此可知,在进行防蚊加工时,若要获得良好和耐久的击倒和致死作用,就必须使用牢度促进剂,以增强使用过程中的耐洗涤作用,以此延长织物的防蚊效果。
2.3防虫蚊帐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长效防虫蚊帐需要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能,至少要达到耐洗涤20次数以上。本文进行了洗涤次数多达30次的试验,分别测定不同次数的洗涤之后蚊帐上的活性成分的含量,计算出洗涤后蚊帐上活性成分的残留率,以此推断出防蚊效果的优劣。
下表说明了经过防蚊剂和牢度促进剂处理的防虫蚊帐中的活性成分在洗涤前后的变化情况。
表7洗涤前后防蚊剂活性成分(A.I.)的含量变化情况
洗涤次数 | 活性成分(mg/g) | 活性成分残留率 |
0 | 18.10 | / |
5 | 15.75 | 87% |
10 | 14.66 | 81% |
15 | 14.30 | 79% |
20 | 13.58 | 75% |
25 | 9.96 | 55% |
30 | 8.15 | 45%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经过多达20次洗涤后,活性成分的残留率仍高达75%,说明经过本文的防蚊剂和牢度促进剂处理后,可以获得符合WHO要求的防虫蚊帐。
2.4纯涤纶经编织物的防蚊性能(WHOPES方法测试)
2.4.1趋避效果
试验结果(表8)表明,用3%的防蚊剂JYK PL-100处理的纯涤纶经编织物对白纹伊蚊有较好的趋避作用,FT50和FT90分别为4.602min和18.929 min。
表8供测试样品的FT50和FT90
蚊种 | b值 | FT50(时间,min) 95%可信限 | FT90(时间,min) 95%可信限 |
白纹伊蚊 | 2.087±0.203 | 4.602 (2.755-7.599) | 18.929 (10.562-70.662) |
2.4.2击倒效果
击倒试验的结果(表9)表明,白纹伊蚊处在含防蚊织物的环境中时,有一定的被击倒效果。防蚊纯涤纶织物对白纹伊蚊的KT50和KT90分别为49.712 min和75.952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