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防蚊整理剂的安全性能研究及防蚊纺织品的研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6日

用白纹伊蚊做驱避试验。试验前须对参加试验的志愿人员及所用试虫进行攻击力试验:在长×宽×高为40cm×30cm×30cm的蚊笼内放入约300只未吸血的雌蚊,在手背暴露4cm×4cm皮肤,其余部分严密遮蔽。将手伸入蚊笼中2min,前来停落的试虫多于30只者为攻击力合格,此人及此笼蚊虫可用于驱避试验。选攻击力合格的试虫及4名志愿人员,在人的双手背上各暴露其中的4cm×4cm皮肤,严密遮蔽其余部分。一只手的暴露部分用待测织物覆盖,另一只手的暴露部分用未经整理剂处理的相同质料织物覆盖,做空白对照。将手伸入放有攻击力合格的蚊虫的笼中2min,观察蚊虫的侵袭情况,凡在织物上停落5秒钟以上者记为侵袭一次。

(b):击倒和致死作用试验

用淡色库蚊做击倒和致死作用试验。用上述国标规定的强迫接触器,强迫试虫与待测织物接触,记录不同时间段内击倒的试虫数。30min.后蒋所有试虫收集到恢复筒内,置于25±1℃进行室内常规饲养,计算30min.击倒率和24h死亡率。以空白对照试验对击倒率和死亡率进行校正。

(2):化学法:采用GC-ECD法检测防蚊面料中的防蚊剂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及水洗后的含量。

(3):洗涤方法

WHO洗涤方法-Guidelines for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ing of Long-Lasting Insecticidal Mosquito Nets。

(4):生物法实验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农药评价方案(WHO Pesticide Evaluation Scheme)-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处理的防蚊效果测定指南进行测定)

测试蚊种: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羽化后2-5天未吸血的雌成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农药评价方案(WHO Pesticide Evaluation Scheme)中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处理的防蚊效果测定指南进行测定。本试验主要测定防蚊剂处理前后用于马具织物的纯涤纶经编织物的击倒作用和毒杀作用。

1.对成蚊的刺激剂(irritant)和兴奋性趋避剂作用的测定,即应用WHO塑料圆柱体(Plastic cones)测定开始着陆(first landing)被测定物质,紧接着飞离(next taking off)(趋避时间),纪录为FT。根据FT求出它们的FT50,即成蚊飞离50%的时间,以及FT90,即成蚊飞离90%的时间。

2.击倒(knock down)作用测定,即测定成蚊击倒的时间,记录为KT。每次测试重复五次,根据KT求出它们的KT50,即成蚊击倒50%的时间,以及KT90,即成蚊击倒90%的时间。

3.毒杀作用的测定:处理64min后,将各组击倒和未击倒的成蚊分别转入置有糖水的150ml的塑料杯中,然后让其在27±2℃相对湿度为80%±10%的恒温室内恢复,24小时后检查死亡率。

4.数据处理:若对照组(即无药剂处理)的反应率低于5%,则不必校正;若大于20%,则试验作废。对照组死亡率大于5%的,必须求出其校正死亡率。

根据Finney(1971)几率值分析法,应用POLO软件求对数剂量(或时间)几率值回归线(LD-p线,即b值),根据回归线,求出KT50、KT90以及它们的95%可信限。

1.2.3防蚊剂的皮肤变态(致敏)反应试验

实验前24h将动物背部左侧去毛3×3cm2。选择去毛区皮肤无损伤的动物进行试验。每只取0.4ml原药,涂在2×2cm2的滤纸上,并将其敷贴在去毛区,用两层纱布、一层不透水塑料膜覆盖,再以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6h后去掉斑贴,并用温水洗去受试物,洗皮后1h观察斑贴区皮肤的反应。第7d、14d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末次致敏14d后给予激发接触,先将动物背部右侧去毛3×3cm2,每只取0.2ml原药斑贴于右侧去毛区,方法同前。去掉受试物后,每日观察斑贴区的过敏反应(红斑、水肿)至第12d。按出现过敏反应的动物数除以动物总数,求出动物致敏率。阳性对照组采用1%2,4-二硝基氯苯凡士林致敏,0.1%2,4-二硝基氯苯凡士林激发,每只动物斑贴0.1g,方法同受试物组。阴性对照组仅给予激发接触。方法同受试物组。按《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及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No 406.July 1992)中的“致敏率强度分级”进行评价。

[pagebreak]

2结果与讨论

2.1防蚊剂的毒理性

研制和应用具有良好防蚊性能的防蚊纺织品的首要前提是要保证这种纺织品经由人体穿着后,不能给人体带来显性或潜性的危害性,如皮肤刺激性、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等,尤其是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较重的药剂或纺织品更是对人体具有严重的影响。

根据上述的试验方法进行防蚊剂JYK PL-100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防蚊剂JYK PL-100组动物在致敏和激发接触后均未见红斑和水肿,故致敏率为0%。阳性对照组(2,4-二硝基氯苯)在第一次致敏接触后全部动物可见轻度红斑和水肿;第二次致敏接触后全部动物出现红斑和水肿;第三次致敏接触后全部动物有明显的红斑和水肿;激发接触后,除1只动物外全部动物的受试区皮肤不同程度红斑和轻度水肿,红斑范围均在激发接触去毛区内,未见扩散;2d后动物红斑水肿开始消褪,8d后全部动物皮肤恢复正常。故其致敏率为92%。阴性对照组全部动物在观察期内未见红斑和水肿,故其致敏率为0。结果见下表。

表1防蚊剂JYK PL-100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

组别

动物数

致敏动物数

致敏率(%)

防蚊剂JYK PL-100

24

0

0

防蚊剂JYK PL-100阴性对照

12

0

0

阳性对照

12

11

92

阳性物阴性对照

10

0

0

根据《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及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No 406.July 1992)中致敏率强度分级评价标准(参见下表),本受试物对皮肤属弱致敏物。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