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为降低纯棉织物染色所用无机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印染工作者在探寻合适的促染剂和固色剂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1-4]。但是,以往开发的有机代用盐和碱大多价格比较昂贵,而且作用比较单一,实际染色过程中仍须添加无机盐或碱。此外,还有些聚电解质促染/固色剂会提高染液黏度,削弱其渗透扩散能力,影响织物的染色均匀性[2,4]。次氮基三乙酸是常用的有机络合剂,价格低廉,无毒无味,生物相容性好,对硬水有一定的软化作用。
本试验选用次氮基三乙酸三钠盐作为促染/固色剂,用于纯棉织物浸染和轧染工艺,通过考察染色织物K/S值、染色均匀性等,优化染色工艺。
1·试验部分
1.1材料与仪器
织物19.7 tex×19.7 tex,268根/10 cm×268根/10 cm纯棉府绸(经退浆、煮练、漂白和丝光,重庆3533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药品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学试剂厂),次氮基三乙酸、次氮基三乙酸三钠(TNTA)(均为化学纯,梯希爱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活性黄M-5R、活性艳红M-2B、活性艳蓝M-B(上海染化八厂),去离子水,阴离子无泡皂洗剂(自制)仪器FA2104S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F 600电子测色配色仪(Datacolor公司),数显精确pH值测试仪(日本岛津公司),DDS-A电导率测试仪(成都五科仪器厂),Y571-B型摩擦色牢度试验仪(温州纺织仪器厂),YG026N型电子织物强力实验仪(山东莱州电子仪器有限公司),W-12A型耐洗色牢度试验仪(四川实验仪器厂)
1.2染色方法
1.2.1浸染工艺
传统工艺处方
染料/%(omf)2
氯化钠/(g·L-1)50
碳酸钠/(g·L-1)15
浴比1∶50
新工艺处方
染料/%(omf)2
次氮基三乙酸三钠/(g·L-1)110
浴比1∶50
工艺曲线
1.2.2轧染工艺
传统工艺处方/(g·L-1)
传统工艺
染料20
氯化钠50
碳酸钠15
新工艺处方/(g·L-1)
染料20
次氮基三乙酸三钠100
工艺流程二浸二轧(轧余率80%)→热风预烘(80℃,60 s)→焙烘(130℃,120 s)→冷水洗→皂煮(皂洗剂3 g/L,浴比1∶25,100℃,10 min)→热水洗→冷水洗
1.3测试方法
1.3.1匀染性[10]
选择一点作为标准点,再在织物上任意取10个点,测定其色差值(ΔE),以式(1)计算标准偏差Sr。
标准偏差Sr数值越小,表示匀染性越好。
1.3.2电导率
用电导率仪分别测定氯化钠和次氮基三乙酸三钠溶液的电导率。测试条件为:温度(40±0.2)℃和(65±0.2)℃,pH值7.0±0.1和11.0±0.1,[Na+]0.227 5 mol/L,测试用氯化钠和次氮基三乙酸三钠溶液的pH值分别采用氢氧化钠和次氮基三乙酸进行调节。
1.3.3性能测试
K/S值、色差值和色牢度用电子测色配色仪,在D65光源条件下测定。
耐摩擦牢度按GB/T 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定。
皂洗色牢度按GB/T 3951.2—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2》测定。
断裂强力按GB/T 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次氮基三乙酸三钠盐对染色工艺的适应性
分别采用氯化钠/碳酸钠和次氮基三乙酸三钠(TNTA)作为促染/固色剂,按1.2节浸染工艺与轧染工艺对棉织物染色,染色织物的K/S值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