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毛织物防毡缩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与纺织助剂的配伍性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6日

由表1、2可看出,当Na+、K+、NH+4、Mg2+、Ca2+的浓度小于0.05 mol/L时,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大,酶的相对活性逐渐增大;当化合物浓度大于0.05 mol/L时,酶的相对活性增加量在减小。说明离子强度较小时,化合物对酶具有激活作用,当离子强度较大时,化合物对酶激活作用逐渐减小甚至产生抑制作用。而Cu2+、Fe3+、MnO-4等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大大降低酶的相对活性,说明Cu2+、Fe3+、MnO-4等盐能抑制蛋白酶,使酶失活。说明氧化剂对酶具有抑制作用。

[pagebreak]

比较表1、2可以看出,Na+、K+、NH+4、Mg2+、Ca2+对中性蛋白酶的激活作用比碱性蛋白酶激活作用更大,即有利于中性蛋白酶的催化作用。这是由于许多酶促反应必须有其他适当物质存在时才能表现酶的催化活性或加强其催化效力。一般认为,金属离子的激活作用是由于金属离子与酶结合,此结合物又与底物结合成三位一体的“酶—金属—底物”的复合物,这里金属离子使底物更有利于同酶的活性(部位)的催化部位和结合部位相结合使反应加速进行。金属离子在其中起到了某种搭桥的作用。当浓度过大时,由于溶液的离子化效应使酶的活性反而降低。氧化性强的物质或重金属的存在,可能是因为酶是蛋白质,而这些盐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酶变性而失活,不利于酶的催化水解。

3.2蛋白酶与表面活性剂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渗透、乳化和分散等功能,由于蛋白酶通常与表面活性剂混用,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离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实验,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通过测定减量率来研究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蛋白酶M的作用效果。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见图1~3。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