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氯酸钠
氯酸钠是氧化拔染的主要组分。氯酸钠用量应根据靛蓝色泽深度、印花织物、印花面积、给浆量、套色迭印等条件,选用氯酸钠最佳用量。用量不足会影响拔染效果,过多则无助拔染,却增加对织物的损伤。
3·2黄血(钠)盐
要求在短短儿分钟汽蒸条件下,完成氧化拔染作用,达到拔染印花目的,并有利于减轻对织物的损伤程度。可选用黄血(钠)盐作为氯酸钠的导氧剂,并在酸性介质中促进氧化反应,达到良好拔染效果。
黄血(钠)盐是强碱弱酸的盐类,其溶液呈碱性,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能有效地防止pH值过低时对织物的损伤。黄血(钠)盐用量不能太少亦不能过多,过多过少均不能达到良好的拔染效果。黄血(钠)盐用量应根据氯酸钠用量而定,即氯酸钠与黄血(钠)盐用量比为1︰0.4。
3·3柠檬酸
氯酸钠与黄血(钠)盐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并无活泼的氧化性能。为此,必须在拔染浆中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并保持在一定酸性范围,当汽蒸时,能加速反应和增强氧化作用,达到氧化拔染印花目的。
虽然柠檬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在适度的烘干和汽蒸条件下不会使织物损伤,但若柠檬酸用量过多或在过度烘干和汽蒸条件下,则对织物仍会造成损伤。柠檬酸用量是依据氯酸钠用量而定,即氯酸钠与柠檬酸用量比为1︰0.6。
3·4尿素
尿素具有良好吸湿作用,汽蒸时能增进拔染效果,并能减缓粘合剂发生脱水结膜而堵网。但用量不能过多,否则影响牢度。
尿素还具有缓慢的弱还原性,能增强不耐拔涂料的耐拔性能,并能减轻对织物损伤。当汽蒸时,尿素还能显著地减少氧化拔染所生成的腐蚀性物质释放量将近一半,在排风良好的条件下,能有效地防止对设备的侵蚀。
3·5耐酸糊料
拔染浆呈酸性,应选用耐酸糊料如改性瓜耳豆胶、变性淀粉等。糊料还应具有良好的印花性能、贮存稳定性和易脱糊性等。
3·6涂料
并不是所有的涂料都适用于氧化拔染,应选用耐拔涂料,以浅色涂料耐拔试验为准,以保证色拔印花质量。
3·7粘合剂
粘合剂是涂料着色拔染印花的关键。必须选用耐拔染剂、耐酸,且具有柔软、坚牢度高和结膜慢等性能的粘合剂。如低温型粘合剂4260(美国国民淀粉)、低温型粘合剂5285(上海大祥)均可用于色拔印花。应根据涂料用量,选用最佳粘合剂用量。经汽蒸能达到拔染和固着兼顾目的,并具有良好色牢度(干摩4级,湿摩3级)。
4工艺条件控制
氯酸钠-黄血(钠)盐拔染印花,由于热处理时温度和时间的不当,过度的氧化作用会导致织物强力损伤较重。为此对工艺条件中热处理时温度和时间要正确控制,才能保证优良拔染效果,又使织物损伤降至最轻程度。
4·1烘干
拔染浆中氯酸钠、黄血(钠)盐、柠檬酸共存时,遇高温则易分解。印花后,必须采用温和烘干条件,烘干温度以不高于105℃为宜。目的仅是使拔染浆中水分去除,以不粘手、不搭色为准,烘干落布时应采用强力吹风,使印花织物充分透风冷却。还应及时汽蒸处理。
4·2汽蒸
氯酸钠-黄血(钠)盐拔染印花,汽蒸时无须控制蒸化机构空气量。温度:饱和蒸汽100-101℃,时间仅需8min左右。能获得优良拔染效果,而织物强力保留率高达90%以上。
如采用2·1中所列的拔白浆组成,则牛仔布的强力保留率为:经向92.48%;纬向97.18%。
汽蒸时,氯酸钠-黄血(钠)盐拔染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甚为复杂,除拔染作用外,同时释放腐蚀性物质。而拔染浆中尿素能减少腐蚀性物质的释放量将近一半。但仍应加大排风量,勿使腐蚀性物质在蒸化机内积聚过多。即使汽蒸完成后,仍需及时排尽腐蚀性物质,以保护蒸化饥不受侵蚀。若使用圆筒蒸机,筒体壁厚,能经受长时间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