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前道工艺路线的选择。
前道工艺路线不同,也会引起色差及色档。若走清花或走喂毛斗,产生的色泽效果也有所不同,因为在清花过程中,会排除一定的短绒和一些开松不充分的硬块、束丝。使原料成份的比例有所变化,而毛斗没有落杂排绒的功能。因此为缩小走清花和走喂毛斗所产生的差异,对走清花的混合料而言,其各种不同的有色纤维的大小形状及开松度要严格控制,否则在清花过程中,帘子会对不同形状或开松度不一的原料挑着输送,特别对有些吸湿性和比重差异大的纤维更为突出,以致于产生了棉卷层与层之间色泽差异,选成整批料的长片段色差,因此必须把好和毛开松的质量关,杜绝形状大小不一,开松度不好的混料走清花,同时针对不同原料成份的配比,如需走清花,有时应对照拼毛色卡要作稍稍调整。以求成纱的纤维比例与色卡相符,达到稳定色泽的目的。
3.3梳理工序的落棉控制。
梳理工序是整个半精纺生产的“心脏”,稍有不慎,会引起严重色差,色档。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各机台的落杂率不同,引起机台与机台之间生条色差。二是各机台落棉中原料成份比例的差异,引起的生条色差。三是因转移不良,同一台梳机生机中段与段之间的色差。三者实际上是落棉的数量问题及落棉中纤维成份比例问题。这两者在实际生产中必须保持基本一致,才能稳定成纱的色泽,色光。因此,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严格控制机台与机台间落杂率。同时应确保各种机台的针布状态,隔距,速度等重要工艺参数的一致性。不致于产生梳理机挑原料梳的现象。比如纺纺制55/45丝亚麻混纺色纱,该产品在梳理工序混梳时,会出现有些机台的斩刀花中亚麻的含量就比较高,而有些机台的斩刀花中绢丝的含量比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隔距配量不当及针布的锋利度等因素,引起各针布握住能力,释放能力,转移能力不同引起。这种情况极易引起生条色差。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借助必要的试验手段和实际经验,仔细观察,保持其设备状态的一致性。以便控制好生条色差。
3.4 并条工艺道数,也是引起色差的一个方面。
对有些原料经过染色后,纤维的性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纤维在并条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绒板花,而且有的纤维绒板花较多,而绒板花往往是一些较短,较细的纤维所形成,或者是一些染色原因所造成的。如果这些纤维若正好染成反差较大的颜色,那么不同的并条道数,绒板花的数量就不同,显然很容易引起色差,因此,有些品种在确定并条工艺道数要慎重,小样与大货,各批次之间必须相同,要严格按小样工艺来生产。以免引起色差,色档。
3.5 回花,回料的回用。
色纺纱的批量一般较小,而且档次高,价值高。然而该色号的品种在生产中的回花、回料下次很可能不再利用了,已成为废料。因此生产中必须提高一次成纱制成率,即投下去多少料,就要求一次性最大限度的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纱,那么对纺纱过程中产生的回花、回料要及时地利用,以减少该批生产结束后所剩的回花、回料。该思路与传统的批量生产极然不同。然而为确保色纺质量和色比的正确,如何及时地回用回花,又不致于造成色差,色档极为重要。
(a)从源头抓起,极积配合染厂,提高染色纤维的可纺性。减少生产中回花、回料。
(b)对设备要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改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落杂率。
(c)保持良好的设备状态及提高挡车工的操作水平,尽量减少回花、回料。
(d)对产生的回花、回料要及时、均匀地回用,针对不同混色比例原料的品种,要认真分析,采用不同混用方式,有的在和毛时混用,有些在清花,有些在梳棉,有些单独梳条在并条混并。但要以“保证色泽”为前提,减少长片段的色差。必要时可以对回花、回料采用分批纺制。
3.6 捻度差异引起色差。
严重的捻度锭差,对有些色泽较为敏感的品种也会引起色档,色差。捻度偏高或捻度偏低的纱线,其色泽,色光在织片上有明显有差异,应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缩小捻度锭差,减少色档、色差对有些特殊的夹花色尤为重要。
3.7 条干因素。
严重的长粗节,长细节,及支数偏差,也会引起色差、色档。特别对有些AB纱,如 A纱是白色,B纱是大红色,如果出现粗细纱或支数偏差,其合股倍捻后的成品纱,会出现严重的色泽差异。因为对每个品种纺纱工艺过程,必须反复地优化工艺,保证良好的设备状态,加强试验监控及操作管理,提高纱线的条干,缩小支数偏差。以减少色档,色差。
4 棉结,色点
在半精纺生产中夹花纱的出现,其产品的色泽风格是传统的纱线染色所不能达到的,其优势明显,夹花纱的风格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棉结对夹花纱而言就是色点、色粒。然而夹花纱的色点,色粒是客户投诉的主要风格问题之一,如何防止色点,色粒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从源头抓起,在配置原料时,应充分考虑原料中本身所含的棉结杂质。因为一台状态好的梳理机对原料棉结的去除也只能达到80-90%,终会还有一部分色点会留在纱上,因此要尽量先考虑原料的品质,同时,需配合染厂在拼色时,要注意过途色的应用。
(2)按客户所需要的原料配比,针对有些原料(如丝纤维)在混梳时,极容易产生棉结、色点。和毛给湿时,应单独给湿加油,利用纺纱助剂改变其静电现象,使之平滑柔软,要尽量减少搓成棉结的同时,使原料中本身所带的棉结和缠绕的纤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松解,达到单纤维状。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