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涤/麻混纺织物的设计及染整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2日
[pagebreak]

2 涤/麻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

2.1 染整工艺流程

原布准备→烧毛→退、煮、漂→丝光→烘干→预定形→碱减量→染色(印花)→烘干→水洗→酶洗→烘干→防缩、抗皱、柔软等整理→烘干→定形→成品

2.2 工艺条件分析

2.2.1 原布准备

原布准备包括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等工作。检验的内容包括原布的规格和品质两方面。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宽、经纬纱线密度和强力等指标;后者则检验织物中的疵病是否超标,这些疵病包括缺经、断纬、调纱、棉结、油污纱和筘路等。

2.2.2 烧毛

涤/麻混纺织物的烧毛工艺如下:

设备:气体烧毛机

车速“ 80~150m/min,视织物品种和要求而定双喷射辐射式烧毛火口温度 1200~1400℃

2.2.3 退浆、煮练、漂白

由于涤纶纤维比较洁净,而麻纤维在成纤过程中已经过充分的脱胶和漂白工序,杂质较少,故涤/麻织物的退浆、煮练和漂白可一浴进行。其工艺条件如下:

设备 平幅松弛精练机退煮漂一浴处方/(g/L)

NaOH          15~20

磷酸三钠 0.5~1

精练剂 2

渗透剂 0.5

稳定剂 5~10

27%双氧水 20~25

温度/℃ 70~80

时间/min60~90

2.2.4 碱减量

涤/麻混纺织物经过碱减量处理后,质量减轻,纤维的剪切刚度下降,消除了涤纶的极光,增加了织物交织点的空隙,使织物的手感柔软、光泽柔和,提高吸湿排汗性能。影响涤/麻混纺织物减量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碱剂用量、处理温度、时间、浴比和促进剂等。其工艺如下:

设备 高温高压染色机碱减量处方/(g/L)

NaOH 15~30

促进剂 1~3

分散剂 2

温度/℃ 110左右

时间/min40~60

浴比 随着浴比减小,减量率提高,但同时易产生减量不匀,应根据工艺条件选择适当的浴比。

2.2.5 染色和印花

浅色织物可选用印地素染料染色,中深色可以选用分散/还原或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印花工艺一般采用涂料或者分散/活性染料一浴法[9]。分散/还原染料的一浴二步法染色工艺流程如下:

浸轧(分散染料、还原染料、防泳移剂,轧余率60%~70%)→烘干(100℃)→热溶固着[(180~210)℃×(30~90)s]→浸轧还原液(烧碱、保险粉、元明粉,轧余率90%~100%)→汽蒸[(100~105)℃×(30~45)s]→氧化(双氧水5~10g/L,醋酸5~10g/L)→皂洗(洗涤剂2g/L,纯碱1g/L)→水洗

2.2.6 酶处理

酶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且活性可控,广泛应用于前处理工艺。涤/麻混纺织物经过酶处理后,可以减少穿着时的刺痒感,提高麻织物独特的风格和外观。为了保证酶的活性,必须严格控制pH值和温度等条件。一般,在pH=4~5,温度为50~55℃的条件下,酶的活性较好,处理效果也较好。

2.2.7 其它整理

涤/麻混纺织物的整理主要有柔软整理、热定形、防缩和抗皱整理等。

(1)柔软整理

工艺流程 浸轧→烘干→烘燥工艺条件设备 绳状水洗机、液流染色机或转鼓式水洗机

工艺处方

柔软剂/% 0.5~1.5

温度/℃ 20~60

时间/min10~20

浴比 20∶1

(2)防缩整理

工艺流程 进布→蒸汽给湿→橡胶毯预缩→烘筒松式烘干→落布

工艺条件

设备 筒式预缩机

车速/(m/min)30~40

橡胶毯温度/℃ 60~70

毛毯烘筒蒸汽压力/kPa49.04~98.07

预缩率/% ≥5.5

(3)抗皱整理

工艺流程 二浸二轧整理剂(轧余率70%~80%)→烘干[(80~100)℃×3min]→焙烘[160℃×(2~3min)]→碱洗或充分水洗

工艺处方/(g/L)

二羧甲基二羟基乙撑脲  60~80

氯化镁 6~9

渗透剂2

有机硅类柔软剂适量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