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中可以看出.低温染色后的织物经向撕破强力较高温染色织物明显提高羊毛低温染色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中以助剂法应用最为普遍低温促染剂CTC—435在水溶液中近乎中性.是非离子型界面活性剂.具有渗透、匀染和分散的作用染色时.加入适量低温促染剂.—方面对染料起增溶解聚作用.另—方面对毛纤维有膨化润湿作用,使纤维表面鳞片张开,更有利于染料分子均匀、顺利地吸附于纤维表面.促进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渗透并最终与纤维发生键合(低温染色后的散纤维手感柔软.毡并情况可大为缓解有人曾观察到经低温染色(85℃)的毛条在干燥过程中烘燥速度10~11m/min的情况下较沸腾染色能增加—定的条重.干燥温度60~70℃就可以了而同样品质的毛条用同样的染料沸腾染色时干燥速度仅6~7m/min.干燥温度需达到90℃这个事实说明.毛条沸染后纤维有毡并.干燥空气不能穿透毛条内部.而低温染色纤维毡并轻微干燥效果好这就可以为梳毛创造有利条件.减少由于纤维之间的过度缠结而造成纤维被扯断.减轻梳毛机对纤维的牵扯力度.减少机械力对纤维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持纤维的弹性,减少短绒,提高原料的利用效率。
2.4.2低铬染色
媒染剂重铬酸盐的用量随染料品种以及媒染过程中的消耗而有较大区别在我国.传统的重铬酸盐与染料的用量比为1:2.—般来说.这样的用量是偏大的.实际上六价铬离子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加入重铬酸盐时为保证足量的H+消耗.溶液的酸性较强.造成重铬酸盐与纤维之间存在较强的盐式键引力.从而抑制了重铬酸根阴离子在染液中的迁移.降低了纤维上发生还原反应部位的重铬酸根离子的后续供给能力在溶液中加入元明粉后.硫酸根阴离子就会与吸附在纤维上并以盐式键结合的重铬酸根阴离子发生置换作用(如图5所示),进而提高溶液中重铬酸根的有效供给,提高其利用率.并减少纤维中不必要的2S键氧化剩余的吸附在纤维上的重铬酸根阴离子则会对纤维的可纺性和手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减少重铬酸盐的用量就会明显改善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表2中低铬染色织物撕破强力的明显提高也是纤维损伤明显减少的反应。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