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论
(1)采用弱酸性染料染深色,织物较容易上染,只要工艺条件控制适当,可以获得色泽均匀浓厚的效果。织物各项染色牢度均可达到标准要求。
(2)从弱酸性染料染色工艺因素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来看:温度、pH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染色的温度、pH在染色工艺中要严格控制,而时间可随温度、pH的不同有所改变。
(3)大豆蛋白织物拼色时染料应选同类型的,这样有利于染色工艺的操作及工艺的简化,且要注意色牢度指标相近,否则色牢度不同会给固色造成困难。
(4)选择固色剂:首先固色剂对织物本身颜色影响要小,对提高色牢度方面效果要比较明显。其次还需特别考虑固色剂对手感影响要小,应选环保型固色剂。
4参考文献
〔1〕杭伟明.环保固色剂G的合成机理和固色机理初探〔J〕.国外丝绸,1999,(5):37-39
〔2〕黄小华,程群,张岚等.大豆蛋白纤维染色性能探讨〔J〕.纺织学报,2004,(5):101-103
〔3〕吴冠英.染整工艺学(第三册〔)M〕.北京: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3,288-300.
〔4〕宋庆文,贾桂芹.大豆蛋白纤维染色性能〔J〕.印染,2002,(1):4-5
〔5〕梅士英,唐人成.再生大豆蛋白纤维结构与染色性能〔J〕.上海染料,2002,(4):28-34
〔6〕周家伟.大豆纤维的染整加工性能〔J〕.四川丝绸,2004,(1):18-20
〔7〕胡毅,袁菁红.大豆蛋白纤维的结构特点及生产加工中的问题〔J〕.陕西纺织,2004(,3):5-6
〔8〕黄秀蔚,尹锡萍.大豆蛋白短纤维的前处理及染深色工艺〔J〕.印染,2002(,5):12-13
〔9〕王力民,任香,李锡军等.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染整加工〔J〕.印染,2003(,2):13-15
〔10〕陈建宇,赖宝昆,陈文政等.大豆纤维/棉混纺织物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J〕.印染,2005(,12):15-17
〔11〕霍瑞亭,连清平.大豆蛋白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J〕.纺织学报,2004(,5):104-106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