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轧余率
调节轧车的轧余率(60%、65%、70%、75%、80%、85%、90%),按1.2节工艺对涤纶针织物进行三防整理,采用1.3节方法对防水、防油性能进行测试并评级,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轧余率对整理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如NT-X620用量和NT-X628用量那么明显,综合考虑,轧余率定为75%。
2.1.4焙烘温度和时间
改变焙烘温度和时间,按1.2节工艺对涤纶针织物进行三防整理,采用1.3节方法对防水、防油性能进行测定并评级,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不大。其中,170℃焙烘1 min时的整理效果较好。同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对织物手感影响较大,因此,选择170℃焙烘1 min。
综上,涤纶针织物钠米三防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是:三防整理剂NT-X620 50 g/L,加强剂NT-X62840 g/L,渗透剂NT-W266 1 g/L,轧余率75%,170℃焙烘1 min。
2.2三防整理织物的性能
2.2.1耐久性
按上述优化工艺对涤纶针织物进行三防整理,分别测定整理后、洗涤10次和20次后织物的防水、防油性能,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经三防整理剂NT-X620整理后的涤纶针织物,洗涤20次后,防水性能变化不明显,防油性能略有下降,说明耐久性良好。
2.2.2手感
按1.3节方法对整理前后的织物进行手感评定,结果表明,经纳米三防整理T-X620整理后,织物手感没有明显变化。
2.2.3颜色
对染色布样按优化工艺进行三防整理,比较整理前后织物K/S值的变化,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看出,织物经三防整理后,有轻微的增深效果。
3结论
(1)涤纶针织物纳米三防整理剂NT-X620三防整理的优化工艺为:三防整理剂NT-X620 50 g/L,加强剂NT-X628 40 g/L,渗透剂NT-W266 1 g/L,冰醋酸调节pH值4左右,二浸二轧,轧余率75%,170℃焙烘1 min。
(2)涤纶针织物经NT-X620整理后,经过20次家庭洗涤后,仍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油效果,且耐久性能良好。
(3)织物经三防整理后,手感没有明显变化,色布有轻微增深现象。
参考文献:
[1]赵酒泉.三防剂WKS-C35整理棉织物的工艺研究[J].染整技术,2010(1):41-44.
[2]陈荣圻.有机氟系列三防整理剂原料全氟辛烷基磺酸的销售与使用[J].印染,2007,33(1):51.
[3]陈启宏,曾林泉.三防后整理技术的进展[C].第四届全国印染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交流会,2005.
[4]陈从阳,曾林泉,陈启宏.有机氟三防整理的问题及对策[J].印染,2006,32(6):28-30.[5]周光勇,张逸伟,邓东海,等.氟碳型拒水拒油剂DM-3658应用效果研究究[J].印染助剂,2008,25(7):35-37.
[6]王春梅,李朝晖,吴燕.织物三防整理工艺[J].印染,2006,32(20):34-36.
[7]卢华山,张继红.纯棉针织物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探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27-29.
[8]梁海波,邹红俭.改善棉针织物涂料印花手感和色牢度[J].印染,2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