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0.1 mol对氯苯胺溶解在150 g甲醇中,不断搅拌,将0.1 molPA-ECH-DMA加入到该混合液中,不断搅拌,60℃回流反应4 h。通过溴酚蓝试验方法可证实正电荷的存在。溴酚蓝检测方法为:将1~2滴反应液滴加到5 mL氯仿、5 mL 0.1%的溴酚蓝乙醇溶液和1 mL 6 N盐酸的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观察下层氯仿的颜色,如果呈黄色,说明产品中存在正电荷。
步骤ⅢH-酸(偶合组分)的氰化反应
反应操作同方案A步骤Ⅱ中方法。
步骤Ⅳ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同步进行
向安装有搅拌器的500 mL玻璃反应容器中投入摩尔比为1:0.2~1:0.5的重氮化胺和丙酸,然后将该混合物加入到0.1 mol PA-ECH-DMA-对氯苯胺和0.1 mol氰化H-酸中,搅拌10 min;再在不断搅拌下将1.01 mol亚硝酸钠缓慢加入,时间宜超过5 min。染料很快生成,可以通过温度和黏度的同时上升加以判断。10 min后,进一步加入50 mL丙酸,继续搅拌5 min以上,以降低黏度,提高剪切率。亚硝酸钠反应完毕后,在不超过35℃的条件下保温20 min。整个反应需40 min,最后反应容器内温度应在29℃。此时,将反应液倒入不断搅拌的90 g/L氨水溶液(45℃)中。
通过进一步加入液氨,使pH值控制在8~9,并搅拌染料浆液30 min;过滤,得到染料滤饼,用稀碱液洗涤,最后于55~60℃烘干。稀碱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4。
方案C染料Ⅱ的合成
染料Ⅱ的制备方法类似染料Ⅰ,用辛酸替代丙酸。
方案D染料Ⅲ的合成
染料Ⅲ的制备方法类似于染料Ⅰ,但是用月桂酸替代丙酸。
方案E染料Ⅳ的合成
染料Ⅳ的制备方法类似于染料Ⅰ,但是用硬脂酸替代丙酸。
2棉织物染色与测试
将合成的4只染料上染棉织物,所用水为自来水。采用冷染类染料的染色法,在Rota染色机上进行,浴比1∶40。染毕,在同一染色机中用冷水洗、热水洗、再冷水洗各10 min,浴比1∶40。90℃皂洗,采用非离子皂洗剂,浴比1∶40;通风干燥。
2.1上染率和K/S值的测定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染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
按式(1)计算上染率E:
式(1)中:A1和A2分别为初始吸光度和染色残液吸光度。
用电脑测色配色系统测定皂洗前后染色试样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反射值,用K/S值进行表征。
2.2结果与讨论
标准染料和功能性染料的化学结构见表1。
表1合成的标准染料和功能染料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