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含氨纶面料的前处理手段
3.1预定形
由于氨纶为了改善在纺丝时运转性能,在织造过程中使用了硅油类润滑剂和其他助剂。这些助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降解致使纤维泛黄,织物的弹性下降。同时含氨纶面料在长期储存中会形成“冷定形”,使织物在后加工中产生无法消除的永久性的折皱。所以,含氨纶针织布除了减少仓储时间外,更重要的是织造后立即开幅后平幅卷装。避免产生压折痕的机会。
含氨纶针织物,下机后其纤维内部的氨纶存在一定的织造时形成的内应力。所以,预热定形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面料的一张一弛的过程而消除应力,使织物的尺寸充分稳定,消除织物在后加工中出现永久性的折痕。如果在圆筒织造时形成的线圈,第二个线圈在第一个线圈的左面,那么预定形时进布方向也应该左面前7%~10%(相对幅宽),使得和成品的扭度保持一致。
因此,最佳的预定形方案为:松弛→汽蒸(没有汽蒸条件的轧热水80℃)→超喂预定形→(进入面料前处理→定形→印花)。大多数染厂因为没有汽蒸设备而直接轧水进入定形,当气温在10度以下时(冬天),面料上易产生折痕。面料通过汽蒸箱松弛后再进行定形,会收到满意的效果。热定形温度以l85~190℃之间为好,定形时间45~60 S。定形温度过高,会使织物泛黄。同时如果织物上的杂质和助剂因受焙烘的影响而部分降解,其降解物质一旦迁移到纤维内部产生斑痕,那么这些斑痕在后道加工中就很难去除,染色时纤维内部的油斑会首先吸收染料,而在保温移染过程中又没有能够及时跑出来而形成染深斑,即使再进行剥色重染,还会残留在面料上,所以,切忌195℃以上的高温预定形,同时还会影响氨纶牢度。定形时的幅宽比坯布拉宽l0%~l5%,让其在染缸中前处理时有一个充分的回复,使面料内应力完全消除。
3.2前处理
需印花的针织布也要经过前处理,去除棉渍杂质和油脂蜡质等,增加面料的白度和提高织物的润湿、吸水性能,从而达到良好的印花效果。前处理工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传统的碱处理和现代的生物酶处理,生物酶处理符合环保加工要求,但是目前对增白或漂白要求高的面料还很难满足要求,所以常规的碱处理工艺还在广泛地运用,含氨纶织物前处理后的水洗逐步降温是十分必要的,防止突然降温引起纤维收缩产生折痕。
3.3半制品的定形要求
半制品的定形,必须根据原设计的工艺进行,一般来说定形幅宽较成品幅宽宽3%~5%左右,经向缩率控制在成品要求的缩率以内,贴布的伸长等于描稿时放大的比例。如果是单面针织布,那么还需要桨切边及最佳扭度的控制,减少因扭度而产生的印花纬斜。浆边的宽度约lcm,断点浆。不宜太薄或过厚,太薄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太厚了会影响近布边的印花效果。涂料印花由于停留在布面的固浆相对地会增加面料的平方米克质量,所以在幅宽、缩率符合的条件下,克质量可以偏轻一点。
4圆网印花的操作方法
4.1缝头
缝头时首先检查面料的正反面,缝头前要先沿织造线切边,两边对齐放平,用拷边机缝头后的面料摆布整齐,便于上机印花。
4.2进布和印花速度
根据含氨纶针织印花面料的性能选择热缩树脂或贴布浆贴布,调节进布吸边器、剥边器,吸尘器,调节好进布张力,含氨纶针织布贴布张力以最小为标准,进布幅宽缩小3%~5%以内,关掉吸尘器。进布时张力均匀、布面平整,防止纬斜。含氨纶的针织布圆网印花,由于其面料的弹性不仅受到贴布张力的影响,还受到车速快慢的影响。所以,即使贴布张力几乎没有,由于车速的变化而产生的瞬时拉力会使面料产生不同的伸长,根据实践测试,印花车速在20 m/min以下时,贴布幅宽缩小1%~2%,经向伸长3%~5%:印花车速在20~25 m/min时,贴布后幅宽缩小2%左右,经向伸长5%~10%:印花车速30~35 m/min时,贴布的幅宽缩小2~4%,经向伸长l2%~l8%;印花车速在35~45 m/min时,贴布的幅宽4%~6%,经向伸长18%~25%;当车速大于45m/min时,贴布幅宽缩小7%以上。当然在幅宽缩小的同时,经向随之伸长一定的比例。因此,含氨纶针织面料的圆网印花,印花速度以30~40 m/min较为合适,过快的车速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何况,圆网印花的图案回位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平网印花不同的是圆网印花的回位是定长制的。必须根据已经放大的比例,严格控制车速,否则由于针织布贴布尺寸的可变性,造成印花后的产品花型尺寸变形,甚至匹与匹不同,因此在圆网制作时已经确定好了印花速度,不能在以后的操作中任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