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羊绒制品技术革新发展新思路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4日

 我国是世界羊绒生产的重要基地,作为纺织品的一族,羊绒制品无论在满足国内人民的衣着需求,还是在世界各国消费市场,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世界纺织品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其技术含量已不可同日而语,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国内羊绒业发展将带来新的机遇,业界同仁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因为配额取消后,国际羊绒贸易门槛降低了,国内羊绒制品生产、出口企业势必会争相扩大出口,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羊绒业依靠单纯扩大产量来提高经济效益已变得不可能。开发新的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羊绒产品附加值,已成为开拓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

  1羊绒制品的特性

  羊绒纤维是动物纤维中最细的一种,细度均匀,密度小,平均细度在15—16μm,在纺纱织造中排列紧密,抱合力好,所以保暖性好。羊绒纤维外表鳞片小而光滑,纤维中间有一空气层,因而其重量轻,手感滑糯,色泽自然柔和。羊绒纤维吸湿性强,可充分地吸收染料,不易褪色。横截面多为规则的圆形,与其它纤维相比,羊绒具有光泽自然、柔和、纯正、艳丽等优点。羊绒纤维由于其卷曲数、卷曲率、卷曲回复率均较大,宜于加工为手感丰满、柔软、弹性好的针织品。与羊绒的优良独特特性相对应,羊绒制品的特点也非常明显,将其手感柔软、绒面丰满、保暖性好、吸湿性强、光泽自然柔和、穿着舒适等特点集中起来就是高雅华贵、风格独特,是人们追求服装高档完美的理想佳品。

  2产品开发与染整加工

  2.1染色产品

  2.1.1预处理工艺的改进

  通常羊绒纤维染色前无需进行预处理工序。在收购羊绒时,绒商都经过洗绒,厂家按颜色需求选择配绒,而后直接进行染色,颜色略有偏差,通过色绒调色但羊绒制品企业出于对原料成本及原料质量因素的考虑,正在摸索对部分的羊绒原料品种进行染前预处理。对预处理工艺研究比较多的就是紫绒脱色工艺和羊绒肤皮消除工艺。

  1)紫绒脱色工艺

  羊绒原料一般按其天然颜色可分为白、青、紫或褐色,就其产量,白色较少,紫色数量较多。为降低成本,提高有色羊绒的实用价值,不少厂家采用紫绒脱色,使之达到白色羊绒的水平,然后再进行染色。据有关资料介绍,采用金属盐作为媒介剂的氧化还原脱色工艺最简便有效,其中金属盐中又以铜盐的效果为最佳。脱色时,先由金属盐与色素形成螯合物,在过氧化氢的作用下螯合物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溶解而析出,在pH=8--8.5时,在时间与温度的密切配合下,氧化脱色后,纤维颜色转为浅棕色。此时仍有少量三价金属盐留在纤维内部,用碱性还原剂将其再次析出,还原反应后呈白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除个别纤维有间断性浅色痕迹外,其余色素已全部褪去,鳞片没有受到损伤,表面也十分干净。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脱色后的紫羊绒纤维,由于表面含油低,烘干后手感粗糙,纤维刚性明显增大,应选择某种有机硅柔软剂进行柔软处理,再经烘干,使脱色后羊绒的外观和手感与白绒相接近。

  2)羊绒肤皮消除

  许多羊绒纺纱企业都遇到过这样问题:羊绒纤维中夹杂的肤皮很难完全去除,在染色过程中由于上色率不同,色绒中出现深浅不一的斑点。这些斑点严重影响其制品质量和使用价值。目前有一种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的称为“绒爽”的羊绒去肤皮专用制剂,能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且本产品中生物活性物质无毒、无害、无残留,是绿色环保型产品。对其成分尚未有详尽报道,但从其特性可以判断,可能是一种类似生物酶的助剂,通过有选择性质地催化分解山羊皮中部分蛋白质,从而消除肤皮。

 这种助剂在低温、中性条件下使用,不伤及绒纤维,在完整地保持绒的各项优良特性的同时清除附着于绒纤维表面的各类杂质,使处理后绒的白度明显增加,方便和加强了后续染整工效。对用本制剂处理后的羊绒可适当调整染色工艺,以更好地保持绒的优良特性。染色温度可降为_印℃,保温时间缩短为10min。

  2.1.2染色工艺的改进

  1)选择染色性能优良的环保型染料和助剂

  作为高档原料的羊绒纤维在染色加工时,要保证羊绒制品在穿着过程中的染色各项牢度良好,同时也应降低染色过程中各项染疵带来的损耗,选择染色性能良好的染料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中国加入WTO,纺织品配额已不再成为纺织出口的障碍,取而代之是以环保生态为主题的新的“绿色壁垒”。采用环保染色工艺,选择环保型染料已成为当务之急的研究课题。目前比较流行的都采用进口染羊毛的染化料,并经过筛选,对羊绒进行染色。常用的如:瑞士Ciba(汽巴)公司的Lanaset染料和Lanasol染料,Yorkshire公司开发的Neutrilan染料,以及DyStar(德司达)公司的Realan染料等。

  2)选择温和的染色工艺减少对羊绒纤维的损耗

  羊绒制品的高贵在于其手感丰满、柔软,任何加工环节中的疏忽都会导致其纤维损伤,从而影响到纺纱质量,更影响到制成品的手感。染色加工是最关键也是最易造成纤维损伤的工序,所以一般建议选择温和的染色工艺,以避免因染色过于剧烈导致手感粗糙。尽管在后整理中加入某些助剂可以作适当的弥补,但仍不为最佳选择。所以人们一直尝试着采用低温染色工艺,低温染色工艺有若干种,但考虑到成本与污染,目前首选研究的是采用低温促染剂,它可使染色温度降低5~10℃,减少了对羊绒纤维的损伤。

  常用的低温促染剂WLD是一种国产的表面活性剂。它对纤维具有净洗、渗透等作用,对染料分子具有解聚作用,使染料分子容易进行纤维内部从而达到降低染色温度、缩短时间的目的。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