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国的纺织品功能性整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初以提高织物的抗皱和防缩为目标的树脂整理(即免烫整理的前身)开始,60年代初,我国生产的树脂整理纺织品仅在东南亚市场上畅销。之后应国内一些特殊部门的需要,防水(拒水)、防火(阻燃)和防腐等功能性整理技术也相继开发成功。此后发展缓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先后实现了纺织品阻燃整理、涂层和层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引进了先进的液氨处理设备,缩短了与国外功能性整理产品的差距。但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于1992年颁发的Oeko—tex标准100,以及2002年欧
盟推出的ECO-Label先后成为功能性整理发展的两道坎。前者是国际性民间组织的商品技术标准性质,除了明确禁用阻燃整理剂和生物活性整理剂(即抑菌)外,对其他整理中含有害化学品如甲醛、可萃取重金属等十多项都作了量的限定;后者是欧盟各成员国的生态纺织品的新标准,是禁用功能性整理剂的严格的生态纺织品标准。
在最近10多年供过于求的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符合环保要求的功能性整织品始终处于稳定增长态势。
二、目前沿用的功能性整理
1.免烫整理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降低免烫整理织物上释放的甲醛量进行统的研究。除工艺参考方面的优化试验外,重点对N-二羟甲基二羟基乙(DMDHEU简称2D)的改性作了深入研究。分别以甲醇和多元醇为改性剂部分醚化、充分醚化或高度醚化,直至完全醚化的反应条件探索,完成低、超低甲醛免烫整理剂的开发;使免烫整理织物释放甲醛量能达到Oeko-tex标准100的限量要求。
棉织物经液氨预处理后,增强了对免烫整理的先天条件以及水性聚氨酯作为免烫整理的添加剂,对改进免烫织物的耐磨性和进一步抑制释放甲醛等方面都有相当作用。
近年来,一些高端客户对40支(~50支)全棉衬衫面料的免烫整理提出的要求是成品断裂强力不低于230N,免烫等级(经5次洗涤后)要达到3.5级,织物的释放甲醛量达Oeko-tex标准100的要求。据称当初国内没有企业能接此定单,表明现行的轧烘焙常规高温工艺已不能胜任。上海第二印染厂自主开发的湿蒸新技术,可提高织物的湿折皱回复角,达到较高的免烫等级。另外,数十年前开发的潮交联工艺和低温焙烘工艺,在当前的免烫整理中重新发现了它的价值。其中潮交联工艺原来是间歇式加工,现在开发成连续式加工(如Monforts MXL)低温烘焙工艺,以及AP法(Advanced Performance Finising)。当然,不同的新工艺都有其相适应的免烫整理剂品种与之配套。
此外,在服装行业中,服装的免烫整理也相当盛行,特别是引进以甲醛为免烫整理剂的气相法(VP)的工艺。
免烫整理与抑菌、拒水拒油(防污)等功能性整理复合成多功能性整理,是当前时尚的整理技术发展方向。
在20世纪末,为了从免烫整理的源头上消除释放甲醛,开展了以多羧酸为整理剂的酯交联研究浪潮,并取得了相当进展,国内已有多家公司可以提供BTCA和聚多羧酸类的无甲醛整理剂,也有部分工厂作过批量性试产。由于工艺稳定性差、成本高和排放废水含磷等原因,无甲醛免烫整理的工业化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2.阻燃整理
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有致癌性的三(氮杂环丙基)氧化膦(TEPA)和三(2,3二溴丙基)膦酸酯(Tris)阻燃整理剂被禁用后,1992年多溴联苯(PBB)也列入了禁用行列。以致在2003年以前的阻燃整理产品一直被Oeko-tex标准100拒之门外。2003年版的Oeko-tex标准100中规定:按人类生态观点评估后,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始可按Oeko-tex标准100接受I~Ⅲ类产品的认证申请。目前尚在应用的阻燃剂情况如下:
磷氮组合的阻燃剂中,具有耐久性的N-二羟甲基膦酰丙烯酰胺(NMPPA,即Pyrovatex CP)和四羟甲基鳞盐(THPC或THPS)为基础及其与尿素或氨缩合物(Proban或THPN),仍是当前纯棉耐久阻燃整理最重要的品种。
用于合成纤维的含溴阻燃剂中,因受到多溴联苯的牵连,如阻燃性能良好的十溴二苯醚(Deca-BDE)/三氧化二锑和六溴环十二烷,也受到环保方面的责难。欧盟耗时10年,多达588项风险评估,认定十溴二苯醚无毒,没有生物累积,非常稳定,不易降解,于2005年10月15日已列入豁免清单。但对十溴二苯提出了质量要求:十溴二苯醚含量>97.4%,九溴二苯醚含量<2.5%,八溴二苯醚含量<O.04%,五溴二苯醚含量更小。
3.抑菌整理
抑菌整理也称抗生物活性整理。现在抑菌整理所用的化学品都是从其他领域中移植过来的,都经过了严格09审查。2003年版的Oeko-tex标准100也终于网开一面,规定按人类生态观点评估后,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可按Oeko-tex标准100接受I~Ⅲ类产品的认证申请。可是,在现用的有机抗菌整理剂中,能符合环保要求的品种却不多。
美国道康宁公司为纺织品量身定制开发的DC-5700抑菌剂,于1976年投放市场。这是符合环保要求的抗生物活性剂,具有能与纤维素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又能自身缩聚成膜的功能。不论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上均有良好的耐洗性。经整理后缩聚物不溶于水和油脂,不会经皮肤进入人体,仅杀灭接触纺织品的微生物,对常驻于皮肤上、毛孔内的微生物仍可安全无恙,不会产生耐药性菌株。这类有机硅季铵盐的抗菌整理剂国内有多家厂商生产。
其次,20世纪80年代由ICI公司开发用于纺织品的双胍结构抗菌整理剂——Reputex 20,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和羊毛及其混纺织物,其安全性曾获美国FDA和EPA认可。据称经洗25—50次后仍具良好的抑菌性。整理后通过有机酸或其盐的水溶液处理,可提高耐洗性、耐氯漂性和抑制其吸氯泛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