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抗菌整理织物的抗菌性能评价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2日

一、抗菌剂抗菌效果的评价

抗菌剂的作用效果包括抑菌效果(净菌力)及杀菌效果(杀菌力)。衡量净菌力的主要指标为MIC,即最低抑菌浓度;衡量杀菌力的主要指标有MBC,即最低杀菌浓度。显然,MIC及MBC的值越低,则抗菌剂的抗菌效果越好。

(1)MIC的测定

MIC的测定有液体稀释法及固体稀释法(即培养基法)两种。在液体稀释法中,以营养液作为稀释液将抗菌剂液稀释成不同倍数,然后加入一定浓度的菌液,混合后作为处理液,以不含抗菌剂的菌液作为参比,测定参比液与各处理液的浓度,若抗菌剂浓度为cx的处理液的浊度与参比液相同,则抗菌剂对该种菌的MIC值为cx。在固体稀释法中,在培养基中混入不同量的抗菌剂然后凝成平板进行菌种培养,一个星期后观察菌种生长情况,不生长菌的平板所含抗菌剂的浓度即为抗菌剂对该菌的MIC值。固体稀释法操作简单,但影响因素较多,结果较粗。

(2)MBC的测定

以无菌水作为稀释液,将细菌配制成个数浓度为106个/ml的菌液,同时将抗菌剂悬浮液稀释成不同倍数的抗菌剂液。取菌液及抗菌剂液各1ml混合后在30℃的水浴中振荡1h,然后加入到2ml的新鲜培养液中成为处理液;将处理液在37℃下恒温培养24h,以不含菌的抗菌剂悬浮液为参比,若抗菌剂浓度为cx的处理液浊度与参比液相同,则抗菌剂对该菌的MBC值为cx

二、抗菌整理织物的抗菌性能评价

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评价的方法有多种。评价抗菌织物抗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有抑菌圈法、表面动态测试法。


(1)抑菌圈法

这是一种定性的抑菌试验方法,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并且溶出性的抗菌剂不得与培养基介质起反应。。用灭菌生理盐水将菌配制成浓度为108个/m1的菌液,将菌液与营养液混合然后固化成试验平板。将抗菌织物和参比织物制成圆形布样,置于试验平板中央,在37℃下培养18h,圆盘上会出现菌生长禁止圈(抑菌圈)。材料的抗菌效果通过比较抗菌材料与参比材料抑菌圈的大小来评价

,抑菌圈越大则材料抗菌效果越好。这种方法是基于纤维中的抗菌剂从纤维中释放进入培养基,使其在织物周围产生抑菌圈。该法快速简便,但不能得出抗菌率的定量结果。

(2)表面动态测试法

表面动态测试法也称摇瓶法、振荡测试法,主要适用于非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表面抗菌性能的测试,不适于溶出性抗菌卫生整理织物织物。试验时,把抗菌纤维或织物放在盛有某种细菌的培养液(缓冲溶液)的锥形瓶中,盖上瓶子后摇动,间隔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液中生存下来的细菌数目,灭菌率由下式计算:

灭菌率=(1—放样后细菌数/放样前细菌数)×100%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