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细旦纯涤纶短纤纱线
细旦纯涤纶短纤纱线一般使用0.89~1.1 dtex、长度26~38 mm的棉型纤维,纺制12~13 tex或7.3×2 tex的高密品种。由于涤纶属于疏水性纤维,强度虽高但易产生静电,毛羽多会影响织造开口不清、效率低。
其浆纱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纯涤纶纱线为疏水性,普通淀粉浆不易浸透,粘附力差,落浆多。掺用较高比例的PVA混合浆虽能增加粘附力,但难以解决分纱造成的再生毛羽。使用高浓低粘的转基因酯化淀粉,少用或不用PVA已有较好效果,近来已有水溶性聚酯浆料供应市场,应是合适的浆料。可掺用聚丙烯酸酯浆料、防静电剂、平滑剂等,使配方完善。
(2)采用“两高一低”上浆工艺,重浸透、求被覆、增耐磨。上浆率与高比例涤棉纱相近,大体在13%以上。回潮率按纯涤纶标准回潮率掌握,一般都在l%以下。
(3)浆槽温度93?95℃,烘筒温度以130℃以下为宜。
(4)用好湿分绞,保浆膜,减毛羽。
(5)用好后上蜡或者后上油,增平滑,抗静电。
(6)各段保持适当的张力,以利纱片匀整,分绞顺利,卷绕紧密,总伸长率控制在1%左右。
3.4 Modal纤维纱线
Modal纤维强度优于棉和粘胶,仅次于天丝;湿伸长接近于棉,小于天丝;成纱柔软、滑爽,透气性好;常与棉和涤纶混纺,其纯纺纱也有细特高密品种。
其浆纱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浆料以淀粉为主,涤纶/Modal混纺纱或纯Modal细特高密品种可掺用PVA,以增强浆液粘附力,控制纤维滑移,提高耐磨能力。由于该纤维比电阻高,易产生静电起毛,停经片处积花,应采用抗静电剂。聚丙烯酸类浆料、蜡片等助剂也不可少。
(2)上浆率与类似品种棉纱相近或稍低,回潮率9%~10%为宜,浆纱应在兼顾浸透的基础上着重被覆,可依靠低粘度的优质淀粉和低聚合度的PVA增加浸透,而采取适中的压浆力保证被覆。采取单漫单压或单浸双压,浸没辊抬高,以减小浆纱湿伸长。
(3)注意纤维脆性,采用较低温度:浆槽温度85~90℃,烘筒温度在110℃以下。
(4)使用湿分绞,贴伏毛羽,保护浆膜。
(5)使用抗静电剂含量高的后上蜡材料,或者直接使用抗静电剂。
(6)尽量减小各区张力和伸长率,应控制总伸长率在1.2%~1.5%左右。
(7)减少浆纱断头,细特品种起机时可先穿好大小绞线,通过浆槽后放浆。
3.5天丝纱线
与其他再生纤维素纤维比较,天丝。干湿强度高,干湿强度差异小,初始模量高。但共标准型原纤化等级高,有较大的吸湿膨润性,受摩擦容易起毛起球。其交联型通过非原纤化处理改进。
其浆纱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浆料以淀粉类为主,涤纶与天丝。混纺或纯天丝。细特高密品种可掺甩PVA,以增强浆液粘附性,贴伏毛羽,提高耐磨能力。助剂为聚丙烯酸类浆料、蜡片柔软剂及抗静电剂等。
(2)由于天丝。纱线强度高而易产生毛羽,浆纱应在兼顾浸透的基础上着重被覆,可依靠高浓低粘的优质变性淀粉和低聚合度的PVA增加浸透,采用单浸双压和适中的压浆力保证被覆。
(3)由于标准型天丝。遇水膨胀,其径向膨胀40%左右。要避免在压浆辊压力作用下纱与纱之间粘连,以致干分绞难以分开和筘齿顶绞断头,要使用双浆槽等措施降低覆盖率到30%左右。
(4)上浆率与类似品种棉纱相近,回潮率应提高到9%~10%。
(5)限制高温,浆槽温度85~90℃,烘筒温度在120℃以。
(6)使用湿分绞,贴伏毛羽,保护浆膜。
(7)使用后上蜡,保持纱线光滑,防止静电起毛。
(8)张力和伸长率适中。涤纶/天丝。混纺纱因弹长大,为避免纱线横移绞缠,应加大退绕张力。
3.6再生竹纤维纱线
再生竹纤维是竹浆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悬垂性、染色性及良好的光泽和抗菌、抗紫外线性能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由于其干强与棉纤维相近,而湿强仅为其52%,且湿伸长大,与普通粘胶纤维相似。且由于内部空腔与侧面裂纹沟槽相通,因而水分和浆液进入会引起纤维膨胀,使浆纱手感粗硬、脆断。尤其是不耐碱,应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