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及条件:
热水洗(80℃,20 min)→冷水洗(常温,10 min)→精练剂和稳定剂(50℃,5 min)→片碱(3 g/L,50℃,5 min)→双氧水(70℃,5 min)→110℃保温30 min→排液→热水洗(80℃,10 min)→酸洗(70℃,10 min)→酶洗(40℃,20 min)→冷水洗(常温,10 min)。
工艺要点(1)煮漂时精练剂、稳定剂、片碱依次加入,直接升温至70℃再加入双氧水。
(2)70~100℃升温期间升温速率为3℃/min。
(3)酶洗结束后必须测定H2O2残留,确保不含H2O2,否则将会对染色产生影响。
(4)对煮好的纱线的毛效、白度进行检测并作好记录。
染色工艺流程及条件在35℃的染色液中加入染料和匀染剂,10 min后加入元明粉,再过10 min后加入1.5 g/L的纯碱,以1°/min的速度升温至60℃,染20 min后加入剩余的纯碱,保温一定时间并反抽对色合格后降温,后处理。
工艺处方染料用量(owf,%):
;;。
助剂用量(g/L):
匀染剂DY 2;元明粉 80;纯碱浴比 1∶工艺要点(1)染色过程中染料、助剂必须称量准确,化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染料、元明粉在工艺规定时间内匀速线性加入,纯碱则在规定时间内先慢后快非线性加入,确保染色符样率,减少大小样的差异,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2)起染时加入匀染剂后检测pH值为7.0左右、硬度<50 mg/L方可染色,染色时升温速率保持1℃/min,严禁私自改变升温速率。
(3)预加碱须少量多次加入,严禁一次性加入。
(4)染色时操作人员必须对各个步骤的工艺参数、pH值进行检测并纪录。
(5)染色过程中需时刻注意缸内流量和压差的变化情况。
后处理-固色、柔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我们采用的是二浴二步法的固色、柔软工艺。
工艺流程固色工艺:50℃,20 min。 柔软工艺:常温时加入醋酸和柔软剂,5 min后升温至40℃,保温处理20 min后排水。
工艺处方固色剂EVL 4 g/L;醋酸 0.1 g/L;;;。
工艺要点(1)在固色前必须保证浮色已被充分去除,最后一道水洗必须冲清方可进行固色处理。
(2)丝光棉筒子纱染色的手感不如传统绞纱染色的好,为了不影响后道织造和棉袜成品的手感,故采用固色、柔软两步完成的方法。
(3)因弱阳离子型柔软剂的柔软效果要好于非离子型的柔软剂,故一般采用前者为筒子纱后处理的柔软剂,在加入柔软剂前必须用醋酸调节pH值为弱酸性,保证柔软处理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4)为了使纱线手感更为滑爽,在柔软处理时可以加入适量硅油,但用量不宜过多。也可以选择一些适用于筒子设备不易破乳的改性硅油用于筒子纱的柔软处理。
·成品检验层差内中外层差4级以上,无色花、筒差现象,色光4级,基本达到一次成功,符样率和大货缸差良好,纱线手感较好,织造性能优良。
色牢度耐洗牢度(GB/T3921.3-1997)4级;摩擦牢度(GB/T3920-1997):干摩4级,湿摩2~3级。
·结论(1)采用Colvazol LC系列活性染料筒子染色工艺生产的丝光棉纱线可满足丝光棉袜用纱的品质要求,产量较高。
(2)Colvazol LC系列活性染料具有优异的提升性能,染至同样深度时,染料及盐碱用量减少,减轻污水处理负担,更经济、更环保。
(3)Colvazol LC系列活性染料具有较好的上染率和固着率,洗涤性良好,能获得较好的染色牢度。
(4)Colvazol LC系列活性染料溶解度高,适合低浴比的筒子染色。
(5)采用了预加碱的染色工艺可有效提高纤维对染料的吸色量,减缓加碱固色初期“骤然上色”的程度,从而提高匀染效果,减少筒子染色的色花和层差。
(6)在大批量进行丝光棉筒染生产时要想获得稳定的质量,我们在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的同时必须加强车间现场管理,只有好的管理才能保证工艺的执行,才能获得高品质的丝光棉纱线。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