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简述腈纶植绒地毯凹凸烂花印花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9日

4.2溢浆、渗化

4.2.1产生原因

(I)印花前半制品含湿率高当印花色浆刮印到织物上后,色浆随毛细管向花纹四面渗溢,不仅使花型“粗胖”,轮廓模糊,同时还会引起得色浅淡。

(2)色浆稀、粘性差网版内印花色浆经刮刀刮印,由于色浆过稀,失去对织物毛细管效应的对抗能力,而扩散到花纹以后的部位,形成花纹变形,并且轻易渗化到与之相邻的花纹上引起变色。假如多套色印花,将出现几种色浆互相扩渗,相互压叠,造成花纹模糊,花型“粗胖”,失去立体效果,不符合原花样精神。

(3)刮刀压力过大色浆是借刮刀的压和刮两种动作,从花纹网孔传递到印花织物上。刮刀压力大,固然能提高给浆量,但纤维吸浆达到饱和状态以后,不再继续吸收,未被吸收的色浆堆积在织物表面,待织物前进到一个网版位置印花时,由于刮刀力的作用,色浆的堆积层就被压挤到花纹四面而造成渗溢,花型变得“粗胖”,乃至糊花。

(4)网版固定不牢织物紧贴于台板上运行到固定位置等待下框刮印。由于该动作是连续循环,假如网版移动,使印花织物上的花纹位置与网版式的花纹位置不能完全重现,前一个花纹的色浆与后一个花纹出现重叠和错位,即出现色浆的互相渗化而形成溢浆,同时还会出现第三色,以及对花不准等疵病。

4.2.2克服方法

(I)印花前织物必须干燥,对每箱预备印花的织物应加强上下左右干湿度的检查。

(2)选好、用好刮刀。要求刮刀完好、刀口平直、水分刮干。

(3)选用合适的色浆,印花色浆必须具有一定的粘稠度。作为色浆传递剂和增稠剂的原糊是调节色浆粘稠的要害。因此,原糊除要有合适的流变性外,还应有对织物毛细管效应的对抗压力,使色浆刮印到织物上后,能固定在花纹轮廓之内,避免渗化。已水解的原糊或残浆,不能用在轮廓线要求高的花型上;假如轻度水解,也只能适量掺用,必须以粘度较好的原糊为主,确保色浆质量。

(4)网版固定牢固。网版经清洗上机后,必须将其固定好,使之升降时没有变位移动的间隙,保持各个网版每次升降的位置一直处于恒位,刮印时能完全重复于原来的位置上,得到良好的重现性,确保花纹轮廓清楚。

(5)调整网版前后排列次序,将受压而发生糊花的网版调到后面或最后的位置,减少或避免色浆刮刀的刮压次数,防止出现糊花。4.3细茎、细梗不均匀

4.3.1产生原因

(I)网版使用时间过长。印花网版连续生产时间较长,网孔四面因色浆的粘附而发生细茎、细梗花纹变细、变小,引起印花织物幅面上固定部位的茎、梗粗细不均匀,泥点花纹稀密、浓淡不一致。

(2)选用和使用刮刀不当。色浆刮刀口不平整、刀口角度不统一和刮刀两端压力不同等会造成织物得浆不匀。得浆多的部位,茎、梗较粗,泥点大而密。反之,则细而稀。橡胶刮刀刀口角度不均匀,一部分磨成大圆口,一部分磨成小圆口,甚至略有锋利的刀刃,则出现刮印效果不同,最后造成类似上述细茎、梗不均匀。

(3)色浆堵塞网孔。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因故停车时间较长,网版没有冲洗,花纹网孔不同程度地被残留的色浆堵塞,再次刮印时即出现茎、梗粗细不匀,以及泥点疏密不一。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