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浆槽温度
浆槽温度低,浆液的浸透性差,上浆率可能偏高,但多属表面上浆。浆槽温度高,会使浆液中淀粉的分解增加,浆液的粘度降低,这样浆液的浸透力虽好,但被覆差,不能很好地使毛羽伏贴。因此,不同的浆槽温度对毛纱的浆纱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2。 表2不同浆槽温度对浆纱效果的影响 温度/℃ 80 85 90 95 100
断裂强力
/cN 161.4 168.5 174.1 189.5 172.5
断裂伸长率
(%) 19.0 18.3 17.9 19.8 18.1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浆槽温度的提高,浆纱质量也随之提高。但当温度升到95℃以上时,指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温度太高,破坏了羊毛的鳞片结构,而且温度升高后,浆料分子激化,粘度降低,导致上浆不足,成膜较差。因此,浆槽温度选择95℃比较适宜。
3.3浆纱时间
浆纱时间的长短可以通过调节车速的方法来控制。浆纱机速度快,纱线经过压浆辊的时间短,被压去的浆料少,浆液的被覆好而使上浆率偏高,反之,则上浆率偏低。我们通过多次试验得知,车速为150m/min比较好。
3.4烘燥温度
GC341型单纱上浆机的烘燥是通过远红外幅射干燥的,烘燥速度快、效率高。温度过高,毛纱易发脆,缺乏韧性而断头,并且色泽变黄,影响织物的外观效果。温度过低,又容易产生粘结并纱。通过反复试验对比,烘燥温度控制在100~110℃效果较好。 4结束语
试验表明,采用筒子单纱上浆方式,不会产生邻纱间的毛羽纠缠问题。选择合理的上浆工艺,上浆效果好,浆后纱线的强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表面毛羽伏贴非常好,纱线表面光滑,经毛纺织厂试织,开口清晰,断头减少,能满足织造生产要求。虽然毛纱单纱上浆效率不及轴经式上浆,但它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很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迎合了当前国内外流行趋势,是提高单经单纬产品织造性能的有效途径。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