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和织造技术的发展,特细号高密织物越来越多,但 PVA 1799不能适应特细号高密织物的上浆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浆料分子之间粘着力过大,易产生浆斑,干分绞时易拉断经纱,特别是更容易拉断特细号纱;
(2)较难完全溶解,浆液中仍有未溶解的PVA碎片,在织造过程中对纱线构成威胁;
(3)浆膜强度大,裸露在纱体之外的浆膜较韧,形似刀片,对邻纱构成威胁。PVA的比例越大,这种浆膜的韧性越大,对邻纱的威胁越严重。所以 ,PVA 1799已经不再适合于作为主浆料使用,应降为辅助浆料或者不用。作为PVA 1799的替代品,低聚合度的PVA比较适用,因为其浆纱强力比较合适,渗透性也好,干分绞分纱性好,再生毛羽少。表 l是不同规格的PVA的浆纱性能。
对于PVA的使用,目前反对的呼声较高,焦点是其生物降解性能差。从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来说,低聚合度的PVA尽管比淀粉的降解性能差,但与高聚合度的PVA相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目前浆料的情况是纺织厂不得不继续使用PVA,要改善这种状况,还需要我国的浆料研究者和浆纱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
3 聚丙烯酸类浆料的使用与存在的问题
丙烯酸类浆料是丙烯酸类单体的均聚物、共聚物或共混物用作浆料时的总称。这类浆料通过单体组合经化学合成而得,理论上可生产适应各种用途的浆料,具有取代PVA的可能性。 国外丙烯酸类浆料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该类浆料的初级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丙烯酸类浆料为丙烯酸盐或丙烯酸酯的部分皂化的单一型溶液状产品,产品含固量不高 (约14%),产品种类少,性能有许多缺陷,对环境湿度敏感,吸湿性很大,再粘严重;第二阶段丙烯酸类浆料研究趋于成熟,性能方面得到大的改善,产品仍为溶液状态,含固量提高到25%,产品种类较全,组成也较为复杂,是各种丙烯酸单体或其它单体的共聚物,这些浆料大幅度改进了早期丙烯酸类浆料吸湿发粘的缺点,具有浆膜强韧、贴伏毛羽、浸透性好、退浆容易、不落浆等特点;第三阶段丙烯酸类浆料主要目的是改变产品形态。由于丙烯酸类浆料容易具有高分子溶液流动特性,溶液浓度到一定值时粘度就很高,甚至成冻胶,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高,这增加了远距离运输成本。通过工艺技术,混合其它类型的浆料,将丙烯酸类浆料制成粉末状固态浆料。
自德国BASF(巴斯夫)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专用于涤/棉混纺纱的丙烯酸类浆料至今,英国联合胶体公司美国西达公司、意大利莱姆公司、日本松本油脂公司、日本互应公司都将其产品输入到中国。国内丙烯酸类浆料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从70年代开始,随着涤/棉织物的迅猛发展,许多浆料工作者开始致力于聚丙烯酸类浆料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与国外同行业研究应用水平相比,国内产品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一是品种不齐全,不能针对不同品种的织物提供不同类型的浆料,往往是一种浆料“适用于”任何种类的产品,而英国联合胶体公司和日本互应公司的产品自成系列,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浆料供应;二是产品的含固量及形态有差距,国产丙烯酸类浆料含固量普遍偏低,形态为液体;三是国产丙烯酸类浆料吸湿再粘性严重,浆液粘度大,使用时只能作为主浆料中的辅助浆料。
随着对PVA用量的减少,今后对短纤纱的浆纱必将采用变性淀粉和丙烯酸类浆料相结合的路线,这在欧洲已经成功。
聚丙烯酸类浆料分为三大类:聚丙烯酸 (盐)类浆料、聚丙烯酰胺浆料和聚丙烯酸酯浆料。随着PVA浆料的少用或不用,有些浆料厂推出了聚丙烯酸酯浆料,其实,有些聚丙烯酸酯比PVA降解更难,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聚丙烯酸类浆料在使用中的其它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使用聚丙烯酸类浆料。如多元共聚型丙烯酸浆料同变性淀粉PVA混合调浆时有时会有增粘现象,严重时会影响到浆纱工艺的进行。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