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棉结:
成因:正常纤维、未成熟纤维、棉籽壳因轧花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善,集结形成的圆形、扁形或大或小的细微颗粒或带纤维籽屑皆视为棉结。主要因原棉配棉不合理,梳棉机针布不良或者针布已到回磨周期,精梳机状态不良,各工序纺纱通道光洁度差,纺纱各工序工艺、速度不匹配,挡车工操作不当,温湿度异常等造成。
措施:使用含杂低、轧工好且未成熟纤维含量低的棉花,梳棉使用状态良好的针布及较低的速度,精梳使用密齿锡林和顶梳,细纱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同时各工序加强清洁,这些是目前降低棉结的有效方法。从质量控制的角度,生产中从原棉到成纱关注棉结测试结果,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定期对主要纺纱通道进行揩擦,使原棉到半成品、成品的质量都处于受控状态。
5异常疵点(布面出现三股纱、四股,长细节,长粗节等):
成因:以长片段双线纱、三股纱和四股纱多见,大都是在络筒、并线和捻线工序中纱线断头后飘入相邻锭子、或者因络筒上误插入双纱而只有一根纱通过清纱器造成;长粗节和长细节主要因前纺单并、粗纱出现较明显条干不匀造成,或络筒工序少量错支未被发现、未有效处理造成。
措施:对并线和倍捻工序,合理安排巡回路线及时处理断头,减少乱飘的机会,已落下的满筒纱应及时收走;对于络筒双管纱现象,必须从挡车工操作培训和检查入手。异常疵点发生频次非常低,一般都是操作失误、未及时处理造成,一旦形成在布面危害比较大,所以一定要加强成纱后工序的操作及检查,并可考虑配以轻度的奖后罚前的措施,在纱厂车间中发现并处理,避免最后织到布面上造成严重损失。长粗节和长细节需要通过加强前纺质量控制来预防,并合理设置清纱参数利用清纱器切除。提高验纱工的技能,使验纱工在成品检验时发现异常疵点。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