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锡林、盖板和道夫针齿较钝或有毛刺时,纤维不能在两针面间反复转移,易浮在两针面之间,受到其他纤维搓转,形成较多棉结,因此应注重器材配置,提高分梳度,减少搓转纤维。此外合理分配除杂效率,使粘附率差且大的杂质由刺辊部位排出,粘附率强的细小杂质由盖板排出也可达到降低棉结的效果。
针齿对纤维应具有良好的穿刺能力,能够深入到棉结内部。因为只有针齿深入到棉结内部,才有可能在梳理力的作用下使棉结充分松解。若针齿较钝,不能对棉结有效穿刺,只是接触到棉结的表面,则棉结搓擦会越来越紧,同时针齿不能有效握持纤维,还会使原来已经分离的纤维经过揉搓变成新棉结。——关公的刀
各区合理分工
梳棉机各部位除杂要合理分工。对一般较大且易分离的杂质应贯彻早落少碎的原则,而对粘附力较大的杂质,尤其是带长纤维的杂质,在它和纤维未分离时不宜早落,应在梳棉机上经充分分梳后加以清除。此外,当原棉成熟度较差、带纤维杂质较多时,应适当增加梳棉机的落棉和除杂负担。
梳棉机的剌辊部分是重点落杂区,应使破籽、僵瓣和带有短纤维的杂质在该区排落,以免杂质被击碎或嵌塞锡林针齿间而影响分梳作用。因此,除少量粘附性杂质外,刺辊部分应早落和多落。合理配置刺辊转速及后车工艺,对提高刺辊部分的除杂效率、降低棉结有明显效果。
锡林和盖板针布的规格及两针面间的隔距,前上罩板上口位置、前上罩板与锡林间的隔距以及盖板速度等,都影响生条中棉结杂质的数量。因此,对于成熟度较差、含有害疵点较多的原棉,应注意发挥盖板工作区排除结杂的作用。——何永生
合理调控开松度和温湿度
在纤维进入梳棉机前应具有良好的开松度。通过棉结研究数据的分析,证实棉结类型各异,大小不一。一般情况下,仅由纤维材料所构成的棉结至少包含5根或5根以上的纤维,其平均数接近16根或16根以上。因此,在纤维进入梳棉机前具有良好的开松度,才能使棉结更多的暴露出来,使针齿更多地接触到棉结,为梳开棉结奠定基础。
温湿度对棉结杂质同样有较大影响,须加强控制合理调整温湿度。原棉和棉卷回潮率较低时,杂质容易下落,棉结和束索丝也可减少。梳棉车间应控制较低的相对湿度,增加纤维的刚性和弹性,减少纤维与针齿间的摩擦和齿隙间的充塞,降低棉结。但相对湿度过低,一方面易产生静电,棉网易破损或断裂,另一方面会降低生条回潮率,对后道工序牵伸不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