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纺织品抗菌面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来源:网上轻纺城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1日

纺织品抗菌面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摘要:作为防护性功能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能测试方法。详细介绍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各种定性和定量测试方法;同时论述了影响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面料;测试方法;定量测试;关键因素

0•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并通过接触等方式传播疾病,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几年,国内外研制和生产了各种纺织品抗菌面料,因此如何准确地检测和科学评价这些产品的抗菌性能,对于纺织品抗菌面料的良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抗菌织物测试方法在国外研究较早,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研究成果较多,西欧发达国家也提出了一些测试方法,但与美日方法大同小异,而国内抗菌测试也主要采用国外测试方法。迄今为止,具有代表性且应用较广的是美国的AATCC100、ASTM E2149、日本的JIS L1902标准、我国纺织行业抗菌标准FZ/T 01021-92和GB/T 20944.1-2007。

1•测试菌种的选择

测试的菌种包括细菌和真菌。在细菌中主要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和癣菌。

在纺织品抗菌面料抗菌性能的评价中,菌种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表1列出的菌种在自然界(包括人体皮肤及粘膜上)的分布较为广泛。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巨大芽胞杆菌是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代表。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已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各种试验。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规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其他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见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菌的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

因此,为考核纺织品抗菌面料是否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较合理的选择是按一定的比例,将有代表性的菌种配成混合菌种用于检测。目前大部分抗菌产品的抗菌性能,往往仅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代表。但实际上仅用这三种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1]。

另外,由于大部分真菌无法计数菌落数,因此,纺织品抗真菌性能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试样接触真菌后,在一定的温湿度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真菌在试样上的生长情况来评定,而对真菌生长程度的评定,则采用英国标准BS6085-81来进行等级评定。


[1][2][3][4][5][6]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