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印染给人们的印象似乎不太好,环保人士更是谈之色变,认为这是来自纺织行业对空气、水质的重要污染源。不可否认,印染加工过程确实会产生废气、废水,对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从另一方面讲,如果通过现代纺织技术手段解决此类问题,也是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为促进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降低前处理过程温度、减少化学品的使用是一条重要途径,也将是必然选择。由东华大学、华纺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纺织品低温前处理关键技术”荣获2013年度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关注重点。
细节攻关终获产业化成果
“织物前处理过程的水耗、能耗和CODCr排放量占印染加工全过程的55%~60%.”该项目第一完成人、东华大学博士毛志平介绍说,织物低温前处理技术中,冷轧堆前处理已经成熟并由产业化应用,该工艺虽然节能,但其化学品使用和污染物排放量却显著高于常规工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清洁生产技术。
据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技术中心执行主任李春光介绍,利用有机活化剂降低H2O2漂白温度的研究受限于有机活化剂的成本和效率等因素,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该技术都未能真正实现产业化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纺织品低温前处理关键技术”成功研发了系列纺织品低温高效退浆、精练和漂白的前处理工艺,真正实现了坯布按质、按需低温前处理的产业化应用。
之所以能让低温前处理技术实现产业化,得益于该项目的几大创新点,即仿酶催化剂配体合成关键技术、仿酶催化剂复配增效关键技术、低成本高耐碱果胶酶产业化关键技术、织物低温系列前处理工艺开发。
毛志平详细介绍了几项主要内容,“首先,针对H2O2低温漂白效率低、成本高的瓶颈问题,我们创新设计了高效的金属配合物类仿酶催化剂,开发出其短流程合成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了有机活化剂——金属仿酶催化剂的复配增效技术,提高催化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催化剂的成本,其成本不到有机活化剂四乙酰乙二胺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