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须条的凝聚与剥取
⒈须条的凝聚与剥取 随着纺杯的回转,从分梳辊剥离下来的纤维连续不断地经输送管道被吸入纺杯滑移面,滑入凝聚槽而形成凝聚须条,因为输送管道的位置是固定的,纺杯回转一周,则凝聚槽相对输送管道口转过了一周,槽内被铺上一层纤维,假设在引纱引入纺杯以前,纺杯相对输送管道口转过了n转则凝聚槽中就有n层纤维在槽内叠合。
当引纱被吸入纺杯后,依靠纺杯回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被甩到凝聚槽中,与槽内须条搭接形成剥离点。引纱的前端被引纱罗拉所握持,尾端随纺杯回转而加捻,捻度沿纱尾向凝聚须条传递,与须条捻合。由于引纱罗拉的回转牵引,将须条从凝聚槽中逐渐剥离下来,随纺杯加捻成纱。须条的顺利剥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纱尾与凝聚须条的联系力大于凝聚槽对须条的摩擦阻力 即纱条上的捻回通过剥离点延伸至剥离区,把加捻力矩向凝聚须条传递,依靠纱尾与凝聚槽中须条的联系力克服凝聚槽对须条的摩擦阻力,把须条顺利地剥下。如果没有足够的捻回,剥离区内纱条与凝聚槽内须条联系力小于凝聚槽对须条的摩擦阻力,纱条与须条将在剥离点处断裂,形成断头。
(2)剥离点与凝聚槽有相对运动 由于剥离点与纺杯同向回转,所以二者之间要实现剥离,就必须有相对运动,即速度差。剥离点的运动,可略快于纺杯速度,也可略慢于纺杯速度,前者称为超前剥离,后者称为滞后剥离。剥离点与纺杯两者回转速度之差,就是自凝聚槽剥取须条的圈数。正常纺纱情况下,为超前剥离,即剥离点速度略快于纺杯转速。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