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永利 许海坡
目前纺织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设备更新、自主创新加快的转型升级期,这对于锭子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不少锭子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认为,随着下游企业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速、高性能、高性价比的锭子产品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纺织行业正在步入一个设备更新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狠抓节能减排的转型升级期。这对于纺机行业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实际生产情况也表明,大多数锭子生产企业今年的销售情况不错,一些高速、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新型锭子甚至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采访过程中,不少锭子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认为,与进口同类产品相比,目前国产锭子的产品质量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但这些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纺织企业普遍认为,目前国产锭子和进口锭子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不仅与设备档次、工艺水平以及原材料差距有关,而且还与管理体系、制度、措施的建设与执行不力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内不少纺机企业具有“贪多嚼不烂”的毛病,本来“牙口”(设备、工艺、原材料)就不好,再加上“消化”(管理)不良、恶性竞争抢单,差距不仅无法缩小、消除,而且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目前纺织行业正在进行大调整,这种大调整主要有两个表现,一个是原料价格的差异使国内纺织企业不得不放弃中低端棉纱市场,这部分纱锭生产企业不是倒闭,就是转向化纤等产品的生产,一些优秀企业则会向高档高支纱转移。而生产高档高支纱的企业同样也会面对来自国外纺织企业的竞争,如果这些纺织企业想在竞争中取胜的话,就必须在提速增效方面下功夫。当然,这也给纺机器材生产企业带来了大有作为的空间。
另一个大调整表现在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大量出现,这种海外投资是对纺机行业企业极大的利好,专件器材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企业的样板效应,加大推广、宣传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