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介绍

来源:网上轻纺城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2日

  孙平范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董事长

  主要业绩成就

  孙平范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先后创办了台州椒江金星机械厂、慈溪市孙氏针织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20多年在生产一线的潜心钻研和刻苦自学,从一个普通企业经营者成长为精通电脑横机的研发项目总设计师和决策负责人。作为该项目负责人,孙平范负责该项目市场调研、项目决策、机电一体化功能设计研究指导等,带领团队,通过不断攻关,取得了电脑针织横机起底装置、起口针系统等12项重大技术发明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解决了以往针织横机效率低、成本浪费大等技术难题。

  项目主要创新点

  1.高速编织成圈机构关键技术。发明了以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驱动的集成式多轨道度目三角为核心的高速编织成圈机构,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度目三角的织针定向导入方法,将织针导入相应编织轨道,同时使针织在挺针初期的加速度减到最低,减少冲击,编织速度可达1.3m/s。成功突破了困扰我国全自动横机编织机构不能满足复杂组织编织时高速稳定运行的技术瓶颈。

  2.自动起底编织关键技术。研发了采用计算机控制力矩电机驱动的针织横机自动起底装置,解决了自动起底编织的问题;研究发明的可靠握持、无障碍释放的起口针技术,实现了衣片编织的自动起底和连续高效编织生产,彻底消除起底废纱。

  3.高品质复杂花型编织关键技术。提出并实现了程控变轨迹柔性按压的沉降片驱动技术,采用自主发明的柔性按压沉降片控制装置,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根据不同编织组织设定相应的按压轨迹和按压力度,从而满足复杂花型编织的工艺要求,最大限度缓解了沉降片对于编织线圈的冲击,有效提高了编织成圈的稳定性和织物品质。

  4.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光电编码分别测量多路纱线的用纱长度,运用磁旋转编码器技术,精确反馈每个密度马达的位置。控制系统根据用纱量的差值,自动调整密度马达的位置,对双系统或三系统机器由于机

器误差造成的密度不一致进行补偿,提升了织物的品质。

  5.针织物模拟和针织物组织自动识别技术。在织物组织自动识别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从纱线的几何形态出发,以光照产生的明暗效应为基础,建立纱线模拟的数学模型,实现了编织物真实感效果模拟,提高了设计效率。

  2012年3月,该项目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鉴定。鉴定意见为:项目产品已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创新明显,其个别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2010年至2013年4月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0.80亿元,出口6000余万美元,实现净利润17.60亿元,上缴税金8.50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