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孕育知识经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支撑着现代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了低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走之路。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配置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一些长丝织造企业也逐渐突破传统模式,转化观念,向创新型、效率型企业过渡。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市场反应快,管理效率高,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管理系统助力企业纵向发展
ERP作为企业最早使用的资源计划系统,在不断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基础上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处理,对生产控制、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实行科学、有效的调配,同时使决策快速化、科学化。“各种信息化系统如ERP、OA等系统虽早已不是新东西,但是很多中小企业把它当摆设或者根本就没想到过引进和开发。而在现代企业,这却成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赢得订单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武汉纺织大学夏火松教授这样评价。
浙江三志纺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ERP系统,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据记者了解,三志纺织通过运行ERP系统,公司不仅实现了网络数据化、办公无纸化,最大程度减轻了企业内部能耗和成本,而且使企业生产运行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使企业内部资源不断优化的同时,还能增加风险管控,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把生产等环节经营所产生的各种绩效、原材料等数据录入系统,及时反馈处理,保证了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第一时间解决。企业现在产品的库存比去年少一半还多。”
无独有偶,嘉兴市鸣业纺织有限公司通过应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也获益多多。嘉兴市鸣业纺织有限公司在原有的ERP系统基础上,又投资100多万元购进织机监控及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分析每台机器产量、停机次数、参数设计、停机原因等各方面数据,使生产管理非常省时省力。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一台电脑就可以对企业所有的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检、物流、设备故障分析、网络报表和绩效全部了然,为企业的生产、质检、物流部分协调配套成为集约一体化管理。在夏火松教授看来,织机实时系统的导入,打通了信息流,使信息化贯穿于整个产销流程,这些信息的透明化、可视化,使企业员工一目了然,一定程度上减轻纺织人员流动的弊端。从原材料、设备要素等要求进行了有效监控和追溯,减少了各环节中不必要的浪费。这些都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信息化系统应用因企而异
虽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明显,但是,在记者调查的长丝织造企业中,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的好处,而由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来是第一要务,却还没有条件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还有的小微企业甚至根本不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统,更谈不上研发和引进了。
长兴县某长丝织造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信息化在长兴长丝织造业内还应用不足,信息化覆盖面也不广。据他介绍,有的企业引进信息化系统后,存在定制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衔接等问题,好多信息无法共享,断层现象很严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