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美舆论哗然!浙大80后学生制作“隐身衣

来源:网上轻纺城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80后学生研制出“隐身衣”

  “隐身衣”科研项目是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东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完成。昨天,记者联系上了远在美国杜克大学的刘若鹏,2006年从浙大毕业后,他获美国杜克大学研究院全额奖学金,在电子工程系(ECE)攻读博士学位,并将于近期毕业。

  根据,新研制出的隐形材料可以引导微波“转向”,避开仪器探测,从而防止物体被发现。与光和雷达波一样,微波探测到物体的原理是物体阻挡了微波通过的途径,使其产生阴影,从而“显形”。而这种敷在物体表面的隐形材料,能引导微波“绕着走”。

  “隐形衣”外形如同一条黄色的浴巾,由数以千计的类似人造玻璃纤维的“超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可以“抓住”微波并改变其方向。

  记者了解到,对于刘若鹏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同一领域进行研究的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理论物理学家彭德里爵士高度评价,称该工作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并预期军方可望在五年内利用这种技术来避免船舰和坦克被雷达的微波探测系统成功发现行踪。

  谦虚的刘若鹏一直坚持说,这个工作绝对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我要感谢整个工作的合作者。春霖是半Bayesian统计半工程的专家,和我算是一个绝佳的交叉学科搭配;Jack是实验方面的专家,秦瑶主要负责了大量的数值仿真,当然还有David和崔老师的鼎立支持。总归,最后在中美研究者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个工作(刘若鹏提到的人均是他团队成员和论文合作者)。”

  大学时就曾研究“隐身衣”

  尽管刘若鹏很低调,但他成为发在《科学》杂志上论文的第一作者,而且是标准的“80后”,早已引起浙江大学的轰动。很多不认识的人都开始称赞他,认为他前途无量,而很多认识他的人更对刘取得如此成绩毫不怀疑。

  刘若鹏是浙江大学06届竺可桢学院混合班学生,在本科时,他就被公认为是狂人。“狂”绝不是“狂妄”,而是“疯狂”。

  同样是混合班毕业,刘的师兄方毅说起他,第一个印象就是他对科研非常执著

,或者说疯狂。他说,刘若鹏做起实验来经常不要命,连续三四天不休息,而一休息也是三四天。

  这一说法得到了刘的铁杆兄弟,现身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读研的彭博的认可。他说,他们大一大二的时候在紫金港,刘若鹏做起实验来,经常在实验室里过夜。

  “他在理论上很有钻劲,很有热情。其实做这个异相介质的东西就是从当时在紫金港机房推公式、仿真开始的。”在彭博的印象中,刘从大三开始,就一直在做相关方面的研究,“当时他就坚信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前途,可他周围很多人,包括一些博士生都不是很认同,但刘还是坚持做下去。”

  方毅告诉记者,除了做事执著,刘若鹏的思维也很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很强。他说,竺可桢学院有个多学科讨论组,就是组织各个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学术探讨。刘若鹏经常是组织者。

  方毅告诉记者,刘若鹏现在每年都回来一趟,给他的学弟学妹作讲座。“见了我都叫师兄,非常谦虚。”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