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所选用的染料,其染色性能尽量接近(如:直接性、上染速率、匀染性、牢度等) b.熟悉每种染料的基本色谱,以最少只染料拼色为好(一般二拼色、三拼色,很少有四拼色) c.打样后校对色光,必须在北光核对,如客户有要求,则在客户规定的灯光下进行。 (4)打样 打样的工序必须模拟大生产的工艺条件。例如调色过程、印花压力、蒸化工艺、水洗条件等都要接近大生产。这样,才会使小样与大生产样的重演性得到保证。 A、A、打样处方:
处方1(直接印花) 糊料60 酸性染料X 硫酸铵2 乳化糊10 尿素1-3 水Y/100 处方2(拔染印花) 糊料70 酸性染料X 冰醋酸1 还原剂5-10 渗透剂3-5 稳定剂0.5-1 水Y/100
B、说明:
作为酸性染料,印花用糊料的选择范围比较广,品种多,但选择糊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糊料本身不能带色素,否则即使是用鲜艳的染料,也会因糊料的影响而使其鲜艳程度受损。
b、糊料的渗透性要好,且花形轮廓要清晰,即抱水性好,不渗化。
c、糊料的给色量要高,且蒸化后容易洗除。
C、乳化糊的加入是为了便于润滑有利于刮印,可调节大生产时糊料的剪切应力。
D、尿素,对染料的助溶、溶解、吸湿起到良好的作用。可稳定色浆。并在汽蒸时有吸湿作用,促进纤维膨化,有利于染料向纤维内部渗透,提高染料给色量。但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在印花时会发生渗化、影响印花的边缘效果。
E、拨染印花中的还原剂的选择必须慎重,氯化亚锡是常用的拨染剂,但在蒸化时易放出盐酸腐蚀设备,加工锡较好,但是价格贵一点。
三、印花后整理
织物经印花烘干后,必须进行蒸化、水洗等工序。染料发色是否正常与蒸化的工艺条件和设备紧密相连。
1.蒸化工艺条件
(1)直接印花:园筒开汽压力0.07MPa 20-30′
蒸化机100-102℃20-25′
(2)拨染印花:园筒开汽压力0.09MPa 8-12′
蒸化机100-105℃10-15′
2.水洗
(1)设备水洗设备有二大类型,即绳状水洗及平幅水洗机水洗,就植绒布来说适合选用平幅水洗机。水洗工艺流程如下:
(2)平幅水洗机工艺流程
室温水洗→ |
室温水洗→ |
热水洗→ |
热水洗→水洗→水洗→水洗→烘干 |
(清水×1) |
(固色剂×1) |
(60℃×1) |
(70℃洗涤剂) |
3、整理
植绒织物经印花水洗后,一般都要进行拉幅、柔软等后处理,这可以在专门的热定型拉幅机中进行,也可在植绒机的烘房进行。如在植绒机的烘房进行,则必须在水洗的最后一道加入柔软剂等。在后整理中除一般的柔软整理外,还有许多特种整理。例如防蛀、防霉、放火等,视产品的要求来决定生产的工艺。
四、转移印花
转移印花是利用某些分散染料的易升华的特点,用分散染料做成转移印花纸,然后使承印物与转移纸复合在一起,经过热压使纸上的图案转移到织物上。其中涤纶、锦纶、晴纶都比较适合于转印。
转移印花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绒毛本身的质量,即织物表面的绒毛密度必须大一点,维持在高温印花时相互依靠。减少光曲度或收缩倾向。每平方米的绒毛密度以大于75g好。
绒毛具有吸收染料的性能。因此,在转印之前要清洗和热定型。如有可能的话,生产绒毛的丝束在前处理时就要洗去油剂,因为如果转印染料附着在带油的绒毛上,那么染料不易渗透到绒毛内部而很容易被摩擦掉。
转移印花时染料从纸上升华转移到绒毛上需要一个过程。一般分散染料完全能转移到织物上要30秒左右的时间。由于分散染料对锦纶的上色率不是很高,一般中浅色花纹适合用转移印花。
五、利用印花手段的新产品开发思路
1.可利用涂料进行毛尖印花。通过调节印花压力的大小使印花时不渗透绒毛根部。
2.先在植绒布底布上印上花,然后用透明植绒浆进行白色或浅色毛植绒,使图案从白色绒毛下返衬出来,隐隐约约可见。
3.可以在植绒机的上胶部分配上3-4个园网头子。可做3-4套色。然后用不同色的粘合剂印到底布上,然后全部植上白毛;这样最后的产品就可以是3-4个色组成。这是由于底面粘合剂颜色不同而产生的套色效果。如果可能的话,在粘合剂中加入易升华的染料,这样,随着培烘的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粘合剂中的染料会顺着绒毛底部向上延升。由此法也可制作出许多产品。只要把单一园网的植绒机稍加改造即可。
其实,还有许多种方法可“合成”出新产品。一个新产品的产生,往往是许多种加工手段的有机结合。而且这种结合必须有一种科学的搭配,必须可操作性,能适应大生产要求。总之,植绒在我国还刚开始,发展前景非常广大,谁拥有了产品,谁就拥有市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