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绒布的性能
植绒布是通过高压静电场让绒毛种植到涂有粘合剂的底布上。植绒布不同于一般针织或梭织的印花布之处,是其本身的组成已经是三位一体了,即底布、粘合剂、绒毛。在印花工艺上,植绒布印花与一般织物印花也有不同之处。
1.由于承印物不同,普通机织物或针织物与染料的接触面是纤维的径向面,而植绒布与染料的接触除了径向外,还有纤维的横截面。对印花的渗透性提出更高要求。
2.普通织物印花的表面是整个织物的面积,即100%地区可以印花,而植绒布的印花局限织物底布上的绒毛,所以同样的染料成分得色量会反应完全不同的发色效果。
3.印花时的工艺制订必须考虑到植绒底布和粘合剂的承受能力。
4.植绒布上绒毛密度高,比较适合印花;反之,对于绒毛稀疏的植绒布印花会使得色量成倍降低,印花鲜艳度难以保证。
因此,选择何种质量植绒布进行印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印花本身是为了增加植绒布的附加值。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所以要在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就必须展现其比非印花植绒布更优秀的一面,包括色彩、花形、印制效果、后整理及服用性能。
二、植绒布印花工艺流程
花稿→分色制网↘ |
|
配色打样→ |
→印花→蒸化→水洗→上软烘干 |
植绒布(亲水性)↗ |
|
1、1、色制网
2、2、花稿的分色制网有多种方法。
方法1:
手工描稿↘ |
→感光→显影→检修→封边 |
棚框→上胶↗ |
方法2:
通过CAD辅助设计分色→激光打印菲林片→显影→定影↘ |
→感光→显影→检修→封边 |
棚框→上胶↗ |
方法3:
通过CAD辅助设计分色处理 |
↗喷墨打印↘ |
→曝光→显影→检修 |
→喷腊打印→ |
||
↘激光打印↗ |
||
棚框 |
→上感光胶→ |
↗ |
以上方法一是最传统的做法,投资小,以手工为主。但速度较慢。
方法二的菲林片是通过电脑分色制成,速度较方法一快,精度、质量也较方法一好,以后的工序同方法一。
方法三是具备比较先进的制网设备,省略了菲林片。运用计算机把图案直接打印到网版上,制版的精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的设置精度可充分反映在所制的网版上,大大优于法一、法二。但整套设备期初投资成本高。而从大型印花厂看,已经走过了法一、二,都在向法三进军。这样,网版才能非常真实的反应客户的原样,且速度快,可以符合国际市场打样快、质量好的特点。这种制网速度是传统制网无法跟上的。
2、配色打样
打样是印花大生产的主要工序,通常的做法是先打样,待客户确认以后再进行大批量生产。打样有小版样和大样之分。小版样指把一个花位用小网版打样给客户确认,打样成本较低,而大样则必须跟实际生产一样做大网版然后在机器上做一匹到二匹。
印花厂的打样,必须把客户的来样或自己设计的美术图案,简称“花稿”印到规定的织物上去。在这里的承印物就是“锦纶植绒布”。
首先要把花稿分色描绘黑白稿,并制小版,然后根据承印物的不同组织结构及设备状况合理的制定工艺,即选用染料、助剂、糊料和有关工艺条件。
(1)锦纶的染色性能(见表1)
织物 染料名称 |
锦纶 |
粘胶 |
氨纶 |
涤纶 |
1:1金属络核染料 |
● |
□ |
● |
○ |
1:2金属络核染料 |
● |
△ |
● |
○ |
还原染料 |
● |
● |
● |
● |
可溶性还原染料 |
● |
● |
● |
● |
纳夫妥染料 |
● |
● |
● |
● |
酸性染料 |
● |
● |
● |
○ |
阳离子染料 |
△ |
△ |
△ |
○ |
活性染料 |
● |
● |
● |
○ |
分散活性染料 |
● |
○-△ |
● |
● |
直接染料 |
● |
● |
● |
○ |
分散染料 |
● |
○-△ |
● |
● |
注:●好;○不着色;□可能损伤纤维的;△着色
从上表可知,染色锦纶纤维的染料很多,但并不意味着都可以选择使用。因为作为一个染料,除了能染到织物上外,还需要其它的许多性能,例如上染速度、上色率、染深性、日晒牢度、耐洗牢度、磨擦牢度等综合性能的符合。同时还要考虑到工艺的可靠性和生产成本的经济性。
为此,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证明,在众多的染料中以酸性染料和金属络合染料最适合锦纶。染浅色时也可选用一部分分散染料。这类染料成本适中,工艺简单。且印花后的各项物理、化学指标稳定。
(2)选择染化料的科学性
选择染料要注意染料的相互匹配,上染曲线的一致,色泽鲜艳度、牢度等是否能达到来样的要求,同时也还要考虑到工厂的生产成本是否在最低位。从染料的来源来看,达到同一色光有许多家厂商。但由于技术参数不同,价格相差很大,什么样档次的成品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染料成本,这样,虽然工厂可能多采购了几种料,但从产品的制成成本来说,还是非常合理的,避免用高档原料做低挡产品,工厂投入太大;同时也杜绝了用低挡原料制作高档产品,否则其结果是产品不合格品的增加而造成不该发生的损失。
(3)配色原理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颜色就是光”,即无光就无色的存在。平时大家可以感觉到,同一颜色在不同的灯光源,会出现不同的色泽。一束白光是由七色光波组成,如果让白光通过三凌镜,则在镜后的光屏上即可看到一条明显的光带,分红、橙、黄、绿、青、兰、紫各色,我们称它为光谱。一般染料波长范围在4200-7200A。。在印染加工中为了获得预想的色泽,往往需要几种色进行拼色来达到。但其中染料的红、黄、兰是无法用拼色达到的,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其它颜色都可以由三原色拼色获得。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方便和成本的降低,除三原色以外的色也都有供应。这为拼色带来方便。拼色的原理见下图1:
也可以把色画成“色轮”,见图2
|
|
图1 |
图2 |
色轮中在一条直线上两端的色称为互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兰等。在拼色打样时补色一般不用于同一处方。因为它的纯度和鲜艳度都会降低,且两个色的用量如相差较大,则在大生产时色光极难控制。往往会由于某道工序不当引起色光重演性小而生产次品。所以,拼色尽量以近距离拼色为好。有时如一定要用,则必须采取措施于以保证。所以,打样时染料的选择要求是: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