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纱 >

企业转型升级对运转操作技术培训提出的新课题

来源: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31日

 1 现代化新型设备的共同特点

   近年来,震纶棉纺瞄准现代纺纱技术的发展方向,引进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纱设备。从特吕茨勒的清梳联、并条机、欧瑞康赐来福的BD380、BD416气流纺纱机、德国青泽Zinser360长车赛络纺纱机、日本丰田RX240长车赛络紧密纺纱机到日本村田全自动络筒机和涡流纺纱机,都体现了当代纺纱机械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和现代纺纱技术的发展趋势。其共同特点是: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在这些先进的纺纱设备上自动控制、在线检测、故障自检、人机对话以及数控、电控、气动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现代纺纱明显优于传统纺纱。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纺纱行业用工多、劳动强度高、劳动环境差的陈旧观念,实现了纺纱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深刻转变,震纶棉纺从2002年建厂初期1680纱锭生产能力的小厂发展成为目前生产规模40万锭,具有国际一流设备的现代化纺纱企业,十年来,向“二化”、“三高”( 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万锭用工已经从150人减少到目前35人,节约用工77%,减少厂房占用面积50%,单位能耗降低20%,产品类别从最初单一的粘胶竹节纱发展到粘胶系列、竹纤维系列、天丝系列、莫代尔系列、涤粘混纺系列一百多个品种,纺纱品种有环锭纺纱、赛络纺纱、赛络紧密纺纱、赛络紧密竹节纱、紧密纺竹节纱、气流纺纱、涡流纺纱等。

   以震纶二期为例,5.5万锭赛络纺和赛络紧密纺车间设备投资达1.5亿元,每万锭投资近3000万,与传统纺纱相比,投资量大大增加。由于这些先进设备采用的各种传感器、传动与显示装置、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都与物联网技术、飞机制造业等最先进的技术同步,使现代纺纱生产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工人劳动强度显著降低。

2 过去传统纺纱设备对纺纱操作人员的要求

   传统纺纱设备传动结构复杂,制造精度低,没有采用在线检测技术,因而对员工的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动作必须十分熟练、准确,还必须依赖手感、目测等手段来掌握、控制正常的生产运转。因此操作工必须经过周而复始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操作技术的要求。培训周期长,且员工的情绪、体力、身体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操作技术的准确性,机器又无法识别质量的异常,从而影响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因此,传统纺纱生产对员工操作技术的培训往往把重点放在员工的动手能力即“应会”上。


3 新型纺纱设备对纺纱操作人员提出的新课题

   现代纺纱设备高速、高产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依赖在线检测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必须依赖高精度的传感器来实现对传动动作的控制,必须依赖自动化物流系统来实现半制品的流转,必须依赖故障诊断系统来实现对操作者的正确指导。如何使员工技术操作水平尽快地和公司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的新形势相适应,这是摆在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面前的新课题。

3.1提高员工对新型纺纱设备的认识高度,摆脱传统纺纱设备操作方法的束缚

   现代纺纱设备除了要求员工操作动作熟练、准确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操作者能准确理解机器每个指示灯、每串字符、每个信号的含义及处理方法,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传动方式。合理安排每一个操作巡回的工作内容,减少无效的巡回过程;有预见性地处理各种可能引起机器或单锭停止工作的因素等。而对操作者由于动作熟练程度不够或动作不规范引起的接头质量问题等,由于采用了在线检测技术,要求反而比以前有所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把操作工对本工序机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每位操作工都能熟悉并掌握设备的性能、结构、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报警的含义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现代纺纱设备的效能,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生产。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