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梳棉 >

夏鹤龄:清梳联技术纵横谈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4日

国内棉纺织厂生条重量不匀率照传统试验方法,片段长度取5m,计算H%,但亦有部分工厂取10m长度,计算CV%,为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可作如下换算:

而5m、10m不同片段间关系,根据资料积累,呈下列近似关系:

≈CV(10m)%

因此,CV(10m)%值可视同(近似于)H(5m)%。对于引进清梳联的生条重量不匀率(纯棉)已有大量的调研报告[4][5][6]可以应用:

(1)属于一档(<2%)者有:

①立达Aerofeed+C1l/3型梳棉机+Ucc-L长片段自调匀整器,调查两个厂多年统计的月平均值CV(10m)%=1.38~1.46。

②立达Aerofeed—U+CZ.型梳棉机+C4-RR混合环自调匀整器,调查六个厂,月平均值CV(10m)%=1.2~1.9。

③特吕茨施勒尔FBK533+DK740型梳棉机+CFD+CCD混合环自调匀整器,少数厂能达到H(5m)%=1.30%~1.81%。

(2)属于二档(2%~3%)者有:

①特吕茨施勒尔FBK533+DK740型梳棉机+CFD+CCD混合环自调匀整器,据8个厂调查,厂间存在差异,一般在2.5%左右。

②特吕茨施勒尔DK740型梳棉机+长闭环自匀器,两个厂H(5m)%=2.26%~2.6%。

③马佐利C41型梳棉机+ST开环自匀器,H(5m)%=2.7%~3%。

(3)属于三档(>3%)者有:

①特吕茨施勒尔FBK+DK715型梳棉机(无匀整器),调查了四个厂H(5m)%=3.5%~3.98%±O.95%。

②日本DS棉箱+CK-7C型梳棉机+TLC长闭环匀整器,H(5m)%=3.82%±0.80%;DS棉箱+CKw型双联梳棉机+TLC长闭环匀整器,H(5m)%=4.43%±1.74%。

③泼拉特(Platt)FBK+PL1000型梳棉机+Uster自匀器,H(5m)%为5.14%左右。

3.国产清梳联回顾

国产清梳联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坎坷而曲折的道路。

3.1上马、下马

我国1956年制订的《国家科技发展十二年远景规划》就列有清梳联项目。

我国纺织厂使用清梳联始于1958年,那时工厂自己动手,利用原有的开清棉机、梳棉机,拆去成卷部分,很简单地就把两个工序连接起来。从那时起到60年代,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主要形式是单节简易高棉箱,也有上面带有振动板均匀装置的,还有其他一些独创的形式。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上有一定效果,但是,运转中机械故障多,堵车多,质量不稳定,成纱重量不匀、重量偏差经常出现问题,一部分陆续下马。

正式立项研究是1964年~1966年,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设计定型的A176型清梳联喂棉箱,即“双节皮老虎打气式棉箱”。同期立项研究的还有A005型自动抓棉机(往复式)、A006型自动混棉机和产量为25kg/台·h的A186型高产梳棉机,但当时并没有把这些机器视作一个系统进行研究。1966年5月,A176型清梳联连接装置通过鉴定,接着投产一批,其中100台在三门峡会兴棉纺织厂进行工业性试验,40台供青岛第五棉纺织厂生产使用。

到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产品质量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早期留下的一部分清梳联纷纷下马,只留下为数不多管理得当、措施跟得上(例如加装自调匀整器等)的部分生产线。这些生产线中,属于简易棉箱的有上海七棉,上海21棉,上海22棉,上海31棉,上海36棉等。属于打气式棉箱的有会兴棉纺织厂和青岛第五棉纺织厂。

3.2三回盘旋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各地先后引进了一批代表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清梳联装备。为推动科技进步,满足生产需要和市场对清梳联的要求,在原纺织工业部纺织研究院恢复建院不久,纺织工业部即继续抓清梳联的研究工作,紧抓不放。

1983年~1984年,青岛纺织机械厂试制的FAl71型无回棉系统清梳联,在京棉三厂气流纺车间试验。在无自调匀整条件下生条重量不匀率H(5m)%月平均值筒内不匀率达1.90%,比同条件下卷喂的3.51%稍好。

1985年~1988年,在上海12棉《棉纺整套新技术工业性试验》项目中,对清梳联进行工业性试验。由青岛纺机供应FAl71A型无回棉系统和配有FT021A型自调匀整器的FA201型梳棉机;郑州纺机提供开清棉机,包括有FA002型并联式圆盘抓棉机及FA022-6型多仓混棉机。

由于开清棉、梳棉相隔较远,输棉管道在30m以上,管道棉延时长达8s,管道压差达200Pa;与梳棉相连接的FA107A型清棉机给棉系统工作不稳定,经常发生堵车以及清梳联喂棉箱加工粗糙等原因造成生条筒内不匀,在不用自调匀整器时,CV(5m)%平均高达3,台间生条平均定量极差达6.8g/5m。这样不稳定的喂入状态,是FT021A型超长片段匀整器所无能为力的。用了自调匀整以后,虽然把筒内不匀率CV(5m)%下降到平均2.27,台问平均定量极差降低到1.17g/5m,但生条重不匀率的月平均值CV(5m)%仍然高达3.88~4.86,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989年~1991年,由宏大纺机(集团)公司牵头,郑州纺机、青岛纺机等七个单位参加的《清梳连续化工艺与设备的研究》会师在无锡马山纺机试验中心,提供的新设备有FA201A型和FA202型高产梳棉机,配FT022型混合环、YZ-2型长闭环自调匀整器;FA172型和FAl75型无回棉连接系统。用同一套开清棉机,梳棉机分为南北两条线:南线为FA175型棉箱+FA202型梳棉机+YZ-2型匀整器;北线为FA172A型棉箱+FA201A型梳棉机+FT022型匀整器。经三个月生产试验,实际达到的产量与生条质量水平如表1所示。

从表1所列的产量与生条重量不匀指标看已接近引进设备水平,质量还是比较好的。但当时正处于“纺机热”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供不应求、粗制滥造的影响。用料差,加工粗糙,光洁度差,输棉管道、棉箱内壁、排气滤网等棉花通道漏风挂花多,机械、电气故障多,保养维修工作量大,运转效率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仍然没有受到国内用户的青睐。

正是在国产清梳联技术关键久攻不下这一段时间内,国内没有稳定可靠的装备提供用户选用,国产设备在国内用户心目中失去信心,于是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从国外引进。就在几年之内引进了一百多套清梳联设备。

3.3结束依靠引进的历史

久攻不克的国产清梳联引起各级重视,清梳联成为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四个“重中之重”项目之一,列入国家“八五”攻关项目。这是国产清梳联从困境中走出来,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重大转折点。

国家对纺机制造业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采取技贸结合,进行技术引进;同时又立足自身力量,结合国情,进行技术攻关。在“八五”期间,先后攻克了FA006型往复式抓棉机,高产梳棉机和清梳联连续喂棉系统等关键设备。

“八五”攻关项目中以郑州纺机为主承担的一条线在山东曹县棉纺织厂试验,以青岛纺机为主的一条线(FA203型高产梳棉机)在河北遵化棉纺织厂试验,均于1996年1月进行验收鉴定。

正是在国产清梳联处于最低谷时期,由山东省纺织工业厅发起,依靠自身力量,充分调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组成工作组,使用青岛纺机与金坛纺机设备,从1993年开始,先后建立了德州棉纺织厂、高唐棉纺织厂两条清梳联生产线,分别于1994年5月和1995年12月进行了鉴定,接着又建立起潍坊四棉和临清棉纺织厂两条线。加上西北机器厂的FA211B型梳棉机(YZ-1/ZF自调匀整器)与金坛纺机开清棉设备配套以及台湾的明正、王田开清棉机与青岛纺机梳棉机配套,现在已有多种流程与组合可供使用厂选用。据调查,到1997年6月为止,以上多种组合的国产清梳联(不含与国外机器组合的)已有40多条线在各地投入生产运行。

由于普遍采取了以下措施,使国产清梳联可靠性、稳定性大大提高。

(1)普遍采用进口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变频调速技术,便于调整工艺参数,既提高工艺质量,又有利于运转稳定。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